指尖靈 作品

第32章 不想無端造孽

 倒不是隊上、公社不給開證明,而是錦城那邊因為她的一些家庭因素,不予以接收,想走走不了。

 “回不去就回不去撒,想那麼多幹啥子?在哪兒不是過日子,都是過,笑著是過,哭著也是過,為那樣不笑著過嘞?”

 陳安很認真的說了一句,有了上輩子的經歷,他看開了很多東西。

 幾個知青來的時候,都還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娃娃,來自各處的城裡,比起鄉下農村長大的娃兒,那就嬌嫩得多了,哪裡受得了這種艱苦且無聊的生活,都受了不少苦。

 董秋玲,那也是讓村裡不少年輕人垂涎的姑娘,只是,她性子高傲,嘴上不說,但自帶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氣場,也曾有好幾個去向她提親,都被拒絕了,後來,也就再沒有人提。

 當然,風言風語也就跟著起來了。

 陳安和宏山兩人,跟幾個知青年紀懸殊不算大,尤其是陳安,跟兩個渝州來的兩個男知青處得很好,打心裡,其實他就是抱著接近董秋玲的想法,才去找的那兩個男知青學文化的。

 “讀錘子的書,一家人的工分連吃飯都成問題,哪裡有閒錢供你龜兒讀書,還不如回來上工,多少掙點工分,年底換點糧食哄下肚子才是正事。”、

 陳子謙當初一句話,讓陳安這個小學成績不錯,考上初中的人不得不回到村子裡邊,跟著個老頭放著生產隊的羊,他人還小,每天只是半個工分,一放就放了三年,這才參與隊上勞動,和大人拿一樣工分。

 很現實的問題,窮苦的農村固然希望家裡邊能出個有文化的人才,但相比起吃飽穿暖,更需要的是勞動力。

 陳安倒也不怪老漢老媽,因為他也清楚,這是無奈之舉,確實沒錢讀書。

 相比起那些學堂門都沒進去過,寫自己名字都畫得很費力的同齡人,陳安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至少讀書識字,問題不是很大。

 打著學文化的藉口,一來二去,也跟幾個知青玩在了一起,陳安也成了為數不多的,能跟比他大了三歲的董秋玲說上話的人,算是普通朋友。

 現在,再次看到董秋玲,陳安也滿是感慨,

 記憶中,上輩子董秋玲是在八零年夏季突然離開石河子村的,沒跟任何人打招呼,音訊全無,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

 現在在這裡躲著偷偷哭泣,不用說,肯定是因為回城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