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129章 植物黃金

 在山裡的各個生產隊,每當入秋,苞谷掛須,豆子接莢的時候,通常都會安排人手在田間地頭茅草搭蓋“人”字形的棚子,也就是陳安守莊稼的草棚,被叫做“號棚”,守護即將成熟的莊稼,又叫做“守號”。

 等到了分田到戶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會這麼做。

 號棚通常用竹木條支架,茅草苫蓋,竹籬樹枝為門,只住一人,自己做飯菜自己吃,晝夜守護。

 到了夜晚的時候,除了在號棚前燒一堆篝火外,還要不時吼上幾聲有韻無調的號子,或吆喝,敲梆子,吹竹號,放土槍,以驚嚇驅趕前來糟蹋的害獸。

 陳安和甄應全兩人守莊稼,那是晝夜輪換,省了在裡面做飯的麻煩。

 這需要一直守護到莊稼全都收起來。

 隊上給了工分的,雖然是為了守護莊稼,不給隊上的人分上一些也說不過去。

 幾人將野豬簡單打理後,九個人抬四頭去了腸肚的野豬,倒也不是難事兒。

 砍了長木棒,用帶來的繩子捆了野豬四隻腳,兩人一組抬著找好走一些的山道往回走。

 也就是宏山和陳安兩個小輩,經歷過的搬運次數要少一些。

 但其他長輩可沒少跟人合力搬過東西,有陳子謙和宏元康兩個老手領頭,一路上就熱鬧了。

 在山裡眾人合力搬運東西的時候,通常都會推選一精明善言、力氣大的人做“背頭”領隊。

 背頭在前面邊走邊觀察,及時向後面報告路況,後面的及時應答。

 山上大多是崎嶇的羊腸小道,抬著東西走,不配合好也不方便。

 於是,號子聲就被陳子謙領頭喊了起來,後面的幾人組也各自跟著情況喊著。

 遇到急轉彎時,前報:“路遇鐵柺李!”後應:“腳穩心莫急!”

 上坡的時候,前報:“步步高喲!”後應:“攆勁攀嘛!”

 “前是弓啊!”“後是箭喲!”

 “腳踏穩喲!”“腿不軟喲!”

 到了下坡的時候,前報:“陽陽坡!”後應:“慢慢梭!”

 過溝或路上有水坑,前報:“一路花灘!”後應:“兩腳叉開!”

 過小木橋的時候,前報:“兩邊虛空!”後應:“端走當中!”

 ……

 一路上,號子聲此起彼伏,一幫子男人像是玩起勁了一樣,一報一答,風趣幽默,既統一了步調,保證了安全,又能調節情緒,緩解疲勞。

 去了腸肚,還剩一百五六十斤的東西,用木棒抬著,爬坡上坎,搖來晃去,肩頭上的重量也是忽重忽輕,事情並不輕鬆。

 以前聽人說,外邊有人把蜀地的人叫做川耗子,傳得都讓人以為蜀地的人吃耗子一樣,他們又哪知道,是號子而不是耗子,純粹是瞎雞兒亂傳。

 哪怕這簡單的一句號子,也處處彰顯著老輩人在山裡生存的智慧。

 陳安和宏山一組,這號子聲,兩人都聽得充滿興趣,只是不太適應,也喊不來,抬著只百多斤的野豬跟在後面,只能按自己的方法相互提醒。

 宏山有意照顧他,拴著野豬的繩子,掛的位置更靠近他自己,讓陳安更輕鬆,也讓他有了時間到處亂瞅,不經意間,忽然注意到側邊山溝的山石坡地上,有棵不小的大樹,少說也有三十多公分的直徑,高更是有十多米。

 從葉片和結的種子形狀上,他分辨出,這是一棵少說也有三十年以上的野生杜仲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