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314章 雌雄莫辨

 等到陳子謙和耿玉蓮回來,一家子吃過早飯,陳安叫上自家老爸老媽幫忙,擠了羊奶,兌了奶瓶子,把兩隻熊貓給放了出來,就放翻在屋前的山石旁靠著吃奶。

 陳子謙點了旱菸坐在一旁的山石上抽著:“明天要組織大夥往地裡運土肥了,接下來我們有得忙,家裡的事情和麗榮,你自己要多照顧著點!”

 陳安抬頭看了他一眼:“其實,今年這工分,要不要挺無所謂的!”

 聽到這話,陳子謙揚手就給了他一下:“你龜兒不要想著手頭有點錢,就不把種地當回事,我承認,我們種地,一年到頭苦不了幾個工分,也賺不了多少錢,是不如你攆山、採藥,但你要明白,這田地才是真正的根。”

 古人云:富者有銀猶可蘇,貧者無銀賣田地,面前自有好田地,天下豈無平路坡。

 田地對於農民來說,自古就是養家餬口的根基,擁有大片的肥沃農田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習慣,延續了幾千年,有地則安,是農民銘刻進骨子裡的東西,不是輕易說捨棄就捨棄的。

 就盼著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農夫、山泉、有點甜”的日子。

 可不像再過上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農民的生活不僅限於溫飽二字,在吃飽穿暖之餘還希望生活過得有品質。

 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民的日常需求物品也從之前的單一變得豐富起來,從而生活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

 原來由種田賣糧所產生的收入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的需求,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可能還不如外出打工的十分之一收入。

 往後的年歲裡,舊的東西稀里嘩啦地沒了,像潑去的水,新的東西遲遲沒再來,來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風不定地吹。

 這就是現實。

 陳安也是個農民,一輩子沒走出這片大山的農民,但也見過山地荒蕪,農村人越來越少,鄉村逐漸凋零的景象的。

 那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但也不是他能改變的。

 當然了,他話裡的意思,並不是不種地。

 至少,在這年頭是離不開的。

 他只是覺得今年有洪澇,忙活再多,連續三個多月的雨水、洪澇,到了秋天,也不會有什麼收穫,在他看來,今年前期做的很多事情是無用功而已。

 “我曉得田地是根,並不是說不種,我的意思是,你是隊長,隊上種地的事情少不了你的操持,但是我媽就沒得必要了撒,留在家裡幫忙照管一哈,別的不說,我又不懂女人那些事兒,我老媽來照顧哈麗榮,最合適不過了。

 再說了,伱也曉得,我攆山、採藥比種地要賺得多,那就更不能用家裡的瑣事,把我拴在家裡面撒,是不是嘛!”

 陳安意思很簡單,陳子謙是隊長,領著大夥去做就行了,耿玉蓮得留在家裡。

 開玩笑,四頭豬的豬草、那隻母羊,兩隻熊貓,山洞裡的寒號鳥,單是這些,給他們弄吃的,就足夠一個人忙活了,老兩口要是都去上工,就只能是陳安呆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