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330章 仙人糧食

 那是在山坡邊緣背陰處,幾蓬灌木間搭拉著的乾枯莖葉。

 陳安一眼就認出,是黃精去年生長留下的,即使乾枯了,也能看出去年生長得挺壯實,初步估計,有些年頭了,是個大貨。

 黃精,又名老虎姜、雞頭參,別名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根據形狀,黃精可分為姜形黃精、雞頭黃精和大黃精。

 蜀地的黃精多見的就是姜形黃精,也是質量最好的類型。

 別看黃精長得像“姜”的遠房親戚,顏值不高,但在華夏一向被視為與人參地位等同,有米脯、仙人糧食的美稱,自古在人們心中的價值和地位都挺高。

 陳安聽李豆花說過,他結識的在山中結廬修行的老道,在辟穀修煉的時候就只吃黃精,用黃精代替糧食。

 這玩意兒,自古在道家就不是一般的東西。

 也正是因此,黃精被叫做仙人糧食。

 當然了,到了災荒年時,山裡人也經常進山,找回黃精代替糧食食用。

 說白了,就是扛餓的東西

 這玩意兒,上養肺、中養脾、下養腎,是藥食同源的好東西。

 正所謂:家有萬貫,不如黃精一兩。

 以黃精熬湯加蜂蜜水喝,對保存元氣有很大的幫助,用來燉雞補腎,該是男人的最愛,也是烏髮養髮的好東西。

 只不過,在這年頭,黃精在臨床上幾乎不用,很少有醫生開這味藥,至少現在很少用。

 所以,在這年頭,山裡很常見,收購站裡陳安就沒見人收過,反倒是山裡人會挖回去弄來當糧食吃。

 也正是因此,黃精在村子周邊的山裡常見,都被採挖過無數遍,想要年份高的,必須得進深山裡。

 再過上幾年,人們口袋裡的錢多起來,追求養生,黃精開始變得精貴。

 陳安記得,在八五年左右,就有人到山裡來收黃精了,能賣到五塊錢一斤,這價格也相當不錯,到時候採藥,單是挖黃精這一塊,也能賺不少錢,往後價格也是越來越高,收集種子進行種植,也有不小的前途。

 而陳安現在所處的地方,還算不上深山,也是山裡人時不時光顧的地方,能見到這種黃精大苗,也算是運氣。

 無論如何,這也是些收穫。

 陳安興沖沖地鑽進灌木叢中,提著莖稈很快找到下邊的根莖,扒拉掉厚厚的腐殖層露出下面的碎石泥沙黑土,他看到了萌發的泛白新芽,再繼續扒拉,看到露出的黃精莖塊一節連著一節,確實有些年頭。

 他在周圍四處翻找,又找了二十來株。

 只是,大部分都是一兩年的小苗,上了高年份的不過四苗而已。

 那些小苗,應該是黃精的種子落地後長出來的。

 他砍來木棍,削尖找著大的那年份差不多的黃精小心地掏挖,結果,第一苗黃精挖起來,大小超乎他的想象。

 黃精的形狀和生薑差不多,每年的生長,都是在木本鱗莖的基礎上長出新的鱗莖,並且原來的母本不死。

 這樣,每年都有一個年生的主鱗莖,從最新的鱗莖開始鑑別,最新的一塊鱗莖是最後一年,母本鱗莖再生長是第一年,中間還有多少個年生的主鱗莖,一共相加就是黃精的生長年份。

 整塊黃精根莖刨出來,陳安數了一下,足有二十三年,許是在這裡土壤肥沃的原因,一塊塊黃精長得肥厚粗大。

 一整棵刨出來,他提起來掂了一下重量,估摸著有十一二斤的樣子,這在山裡,已經算是罕見了。

 要知道,一般的黃精塊莖只有拇指頭大小,而這棵最大的,那些相連的塊莖甚至能有拳頭大小。

 這下,陳安來了興趣,拿著削尖的木棍苦苦一頓刨,將那些適合的黃精刨挖起來,估摸著得有四五十斤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