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362章 要不,還是改一哈?

 田地分到手,還有一個事情,那些原本種植在地裡面的莊稼,能收的,必須得收起來,按照之前的規矩,按工分給分了。

 接連三個月的雨水,連出去跑江湖的人都早早地回來,就不是能找到活計做工賺錢的時候,倒是方便結算。

 地裡能收起來的,也就地裡那點紅苕了。

 全村老小齊上陣,花了三天時間,將地裡的紅苕藤割了,刨出紅苕,紅苕能做糧食,苕藤可以用來餵豬,還得在補種的時候用來扦插,兩樣東西,都是需要分配的。

 陳安和馮麗榮沒有公分,分到的也就是陳子謙和耿玉蓮那一部分,數量不多。

 至於水田裡的稻穀,幾乎都是癟的,徒有一堆草。

 旱地裡的苞谷,要麼被風吹斷,要麼就是水土稀爛站不住根腳,就沒幾棵還能好好站著的。

 所有人都在忙著進行補種。

 紅苕還能抓緊時間,來一次秋栽,在下霜的時候能收上一波,另外能種的,還有蘿蔔、小麥、南瓜、油菜之類。

 陳安家裡,稻田裡的水被放幹,準備將稻子割掉,晾曬幾天,用牛翻好土用來種油菜。

 而在坡上的那兩塊瘦地裡稀稀拉拉蔫黃的包穀也全都被砍掉,送去餵養圈裡的羊和牛,準備將地翻出來以後,一塊種紅苕,一塊撒麥子。

 別看著有十多畝的旱地,但那產量實在感人。

 這地是前兩年才開的荒地,也就第一年的時候還有一層土肥,情況稍微好點。

 但那點肥力被一茬莊稼吸收,隨後兩年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去年收到的糧食,用牛車拉了五車,就把那些掰下來的包穀給拉完。

 十多畝地,就這麼點產量,聽著很不可思議。

 但只要知道那些包穀,有很大一部分,莖稈撐死只能長到大拇指那麼粗一點,掛的玉米棒子,很多比拳頭還小,就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兒了。

 撕掉苞谷外殼,裡面就稀稀拉拉的幾顆苞谷籽,有的甚至就是沒有苞谷籽的光桿司令。

 前幾年的時候,黑老鴰楊連德一幫子人領著人就是這麼幹的,沒有足夠的農家肥料,就玩廣種薄收的法子。

 新開一片荒地,種上兩年,糧食不成氣候了,就另外開一片,讓這些地荒著,長上兩年草,再次犁出來,將裡面的雜草和周邊收攏的枯枝腐葉堆在裡面,放把火一燒,藉著這點草木灰,又再種上一年。

 而這些產量極其低下的土地,那也是屬於分配行列之中。

 村裡人都清楚這情況,寧願選擇壯地,哪怕分到的面積一個人也就一畝多點也無所謂,都不願分到這種一個人能有三四畝的地塊。

 只因為這樣的地種起來完全是吃力不討好,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收成還遠遠不及壯地。

 這也是村裡人見到陳安家分到那麼一大片旱地,非但不眼紅,還覺得陳安倒黴的原因。

 但陳安很無所謂,因為他能看得更長遠。

 家裡養了牛羊和豬,這些農家肥到時候送往地裡面,再從山上花些力氣,多弄些腐殖土下來放在地裡,哪怕沒有化肥,養上三年,這地就熟了,產量會變高,到時候就是大收穫的時候。

 還有,就在這地塊上面,還有一片草坡,他盤算著等莊稼補種上,就將這片草坡開荒成地,估計又能擴出四五畝的樣子。

 這地方向陽,面積也夠大,除了種糧食,還能幹其他的種養殖,有的是利用價值,他只嫌棄還不夠多。

 至於人吃的糧食,盤龍灣下游彎拐處的那片以前河流衝淤出來的地方,河流改道後下切,成了高地。

 以前沒有利用價值,現在就不一樣了。

 只要收拾一下,挖溝從上游引來河水,就能變成三畝多的水田,單是裡面產的大米,就足以滿足自己一家人的口糧了。

 陳平在茶廠上班,他們家沒有買牛,指著陳安買下的水牛耕作,瞿冬萍也就領著兩個孩子,先來幫陳安家補種。

 耿玉蓮則是留在家裡管著牲口,照顧馮麗榮。

 整整七天,早出晚歸的忙活,陳安家的地塊終於補種完畢。

 瞿冬萍挑選的地塊,都是好田好地,他們家四口人,分到五畝的樣子,幾人齊上,也就三天時間就完成了補種。

 別的人家,也差不多是同樣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