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309章 那啥無題

 第309章 那啥……無題 

 這確實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開始福清聽的非常開心。 

 陳景恪描繪下的黃泉世界,更是讓她充滿了嚮往。 

 對歷史名人跨時代的交流,也非常的好奇。 

 但前期有多歡樂,迎來轉折的時候就有多悲傷。 

 等到流浪士兵最後化作星光,她已然變成了淚人。 

 只看她梨花帶雨的樣子,陳景恪就已經不需要她用語言,來評價這個故事了。 

 “這次我會藉助朝廷的力量,來推廣此書,做到真正的全民皆知。” 

 ??? 

 不能遺忘先輩的貢獻。 

 “作為華夏的一份子,這也是你們必須承擔的義務。” 

 陳景恪不在意的道:“是我唐突了才對,況且見了也未必好,不見也未必就不好。” 

 謙虛了一句,就趁機說道: 

 “陳伴讀謬讚了,愧不敢當。之前多有誤會,請多包涵。” 

 陳景恪很滿意這個回答,笑道:“不要將目光侷限在大明一地,要主動走出去。” 

 “事情不能只靠朝廷,你們自己也要變得強大起來,才能確保道教繁榮昌盛。” 

 現在想來,安撫的成分肯定有,但更多的還是為即將到來的宗教衝擊做準備。 

 肯定是不能照抄的。 

 “未來必然會有無數人湧入,也會有很多新思想傳入,就如當年的佛教東傳一般。” 

 張宇初下意識的點點頭,等反應過來,連忙解釋道: 

 故事的著眼點,始終就在黃泉界。 

 張宇初回想宗教司的新規,尤其是禁止未經允許的宗教傳教,漸漸的有些相信這番話了。 

 他就將階梯性收稅解釋了一下,然後問道:“諸卿以為此法如何?” 

 “若朝廷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天下人理解,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這一下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張宇初鄭重的道:“貧道知道該怎麼做了,請陳伴讀拭目以待。” 

 沒想到連佛教都只能堅持兩百年,就被徹底取代。 

 陳景恪揮退下人,也沒有說什麼客套話,開門見山的道: 

 “三日內我要一個詳細的章程。” 

 “張真人以為,未來道教要如何自處?” 

 張宇初鄙夷的道:“蠻夷之輩不識大義,行此數典忘祖之事不足為奇。” 

 原著裡主角去亡靈界,碰到的是一個落魄樂手。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個道理,有些反應遲鈍的,依然在朝廷拿這事兒彈劾佛道兩家。 

 這屬於是留白,將想象空間留給了讀者。 

 這幾天張宇初一直守在大門外,風雨無阻。 

 “大明已經打開國門,主動與世界交流。” 

 還特意修改了兩個主角的關係。 

 陳景恪笑道:“很難相信是吧?” 

 想通了這一切,張宇初心中的一點不滿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 

 陳景恪停頓了一下,給他反應的時間,然後才繼續說道: 

 “我華夏文明早晚要和西方二教發生碰撞,到那個時候,你們將要直面這兩個敵人。” 

 “你不錯。” 

 “未來大明的腳步會走向更遠的地方,你們也不能落後太多。” 

 關鍵是,在朝堂已經有官員開始拿此事做文章,試探朝廷的態度。 

 “誰不知道王朝覆滅,土地兼併才是主因?” 

 陳景恪說道:“你能理解最好,以後也省了朝廷許多麻煩。” 

 而這也是陳景恪弄出這個故事的目的。 

 只要不是反朝廷的宗教,傳播都是自由的。 

 這讓他對伊教的侵略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 

 “雖然這麼想也沒錯,可朝廷真正的目的,是幫你們抵禦外來宗教的衝擊。” 

 而且書裡也沒有交代,落魄士兵為何會被現實世界的人遺忘。 

 畢竟他只是想敲打一下佛道,並不是真的想讓他們死。 

 只有讓讀者感受到了深深的遺憾,才能強化他們對祭祀的認識。 

 指望一棍子將佛道兩家打死,那是不可能的。 

 之前大家都以為,這條規定是為了安撫佛道兩家。 

 道統之爭沒什麼好說的。 

 “原來如此,陳伴讀高瞻遠矚,貧道佩服。” 

 這個結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陳景恪頷首道:“是的,百姓多不識字,沒興趣聽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