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爭霸





評論區(金色字跡)




“孔子: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孫子: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聖人!”




“天爺,我見到活的聖人了!”




孔子和孫子的名字出現在天幕上,炸出了不少留著評論潛水的古人,現代觀眾卻看的莫名其妙。




等直播間能改名字了,三皇五帝任我取用,我一定要改個威武霸氣的!




【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與後世不同,不以滅掉敵國為目的,我們分析其原因便能知道,雖然分封制在春秋時走向瓦解,但其依舊是當時主要的社會結構形式。】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卻不直接統治天下,諸侯也不直接統治全國,而是通過卿大夫來間接統治。】




【對於春秋時的諸侯來說,滅掉敵國,使其變成卿大夫的封地,與對方俯首納貢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




【春秋時的‘尊王攘夷’,與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不一樣的。諸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才能合法的代表天子“禮樂征伐”,周天子並沒有失去獨立的地位。漢獻帝卻只是曹操的傀儡。】




曹操:時代變了,春秋時的尊王攘夷不適用於如今的天下。




但表面工作還得做,曹操對著滿座文武解釋道:“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




假使國家沒有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勢力強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會私下議論,說我有奪取帝位的野心,這種胡亂猜測,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寧。齊桓公、晉文公之所以名聲被傳頌至今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兵勢強大,仍能夠尊重周朝天子啊。




曹操:我的志向就是做一個漢徵西大將軍,我是大漢忠臣!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春秋前期的戰爭以禮為先,當兵的都是有一定家產的國人,兩軍列戰,鳴鼓而戰,正大光明。比如聽到名字便會讓我們不自覺發笑的宋襄公:“不重傷,不擒二毛”,即不傷害受傷者,不俘虜頭髮花白者。泓水之戰中,宋襄公奉行“蠢豬式的仁義”,既不注重實力建設,又缺乏必要的指揮才能,最終覆軍傷股,為天下笑。】




評論區




“宋國的笑話好多啊。”




“莊子、孟子、韓非子有志一同的黑宋人。”




宋襄公站在泓水岸邊,看著天幕的嘲諷,心中惱怒,難道孤奉行禮義是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