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





趙匡胤:朕的大宋怎麼就積貧積弱了,你倒是說清楚啊!




李世民:原以為能取代我大唐的是怎樣強盛的朝代,沒想到居然得個“積貧積弱”的評價。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政治變革運動。】




【富國方面,王安石提出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輸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強兵方面,有“保甲法”“保馬法”。在人才選拔方面,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唯才是舉。】




天幕上出現了王安石變法的細則。




歷朝之人:這些變法看著還不錯啊,為什麼會失敗呢?




宋朝之前的人將這些變法舉措一一記錄下來,天幕結束後便看看能不能在本朝施行。




評論區:




“變法是好的,但王安石大大有些天真了。”




“變法派除了領頭的幾個人,都是投機分子,大奸賊童貫也是變法的中堅力量,你敢信!”




童貫:天幕害我!




“這些舉措沒有真正作用到百姓身上,反而被中間的官吏和地主階級利用,趁機撈好處,普通百姓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改善。”




“一個給百姓提供便利的青苗法,最後演變成高利貸,逼得百姓賣房賣地,家破人亡。”




“流亡的百姓被招募到軍隊變成士兵,國家花錢養著,這樣的軍隊還有什麼戰鬥力。”




“反正國庫有錢了,兵員充足了,百官也吃飽了,誰還管百姓死活。”




“……”




王安石目眥欲裂,他沒想到自己的政策會帶來這樣嚴重的後果。




可是,朝中一多半人都是保守派,若是不用這些投機分子,又能用誰呢!




天幕下的人記錄的更加詳細,這些弊端也要分條縷析記錄清楚,權當前車之鑑。




【王安石變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推進了軍隊建設,但由於用人不力及執行出現偏差,變法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果。再加上變法觸動了守舊派的利益,導致“新舊黨爭”,使得王安石變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議。】




【宋神宗變法的態度不夠堅決,王安石兩次被迫辭去相位。新舊黨政也讓新黨的變法變了味,從為國為民,變成了權力之爭。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死,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實際掌握國家大權。她起用司馬光為相,新法除置將法外,全部被廢。司馬光還將神宗時拿回來的土地都還給了西夏。】




已經元豐三年的神宗趙頊:朕還有五年就死了……




兒子年紀還小,母后垂簾聽政也是應有之義,但母后怎麼能將新法完全廢除呢,她對我這個兒子就這般看不順眼嗎!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