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漢武大帝





可是,“七王之亂!諸侯王居然又叛亂了!”




賈誼道:“天幕說幾乎危及景帝的統治,可見,叛賊聲勢浩大,朝廷實力不足……”




晁錯就在群臣之列,見到諸侯王以自己為名掀起叛亂,當即跪下請罪。




劉恆自然不會為此歸罪於他,“那些亂臣賊子不過是隨意打個旗號罷了,這正說明晁卿是我大漢的肱骨之臣!”




晁錯曾上書提議削藩,劉恆礙於當時的形式,不想冒險將天下再次捲入戰亂之中,沒有同意晁錯的提議。想來,是自家太子任用晁錯削藩,才引起了這些麻煩。




景帝劉啟想到當年的情勢,至今仍覺得後怕不已。




父皇的優厚之策養大了藩王的野心,諸侯王勢力能與朝廷分庭抗禮,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自己的皇權,到了不得不削的地步。




【“文景之治”的說法是從唐代開始出現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位不斷上升,甚至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在史學家的筆下,“文景之治”簡直達到了物阜民豐,共同富裕的理想世界。但是很顯然,封建王朝中,能發出聲音的只有統治階級,地主階級,普通百姓的聲音是無法流傳到後世的。】




【至於唐朝為何這般推崇漢文帝呢,很可能是因為古今比附——漢文帝是漢朝的太宗,而唐朝的太宗又是誰,那可是堪稱千古明君的大唐白月光——唐太宗李世民!】




天幕下唐朝之前的人睜大了眼睛:又是一個千古明君!




這個唐太宗做了什麼,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唐朝之後的朝代則是心悅誠服,唐太宗就是三代以來最賢明的君王,不接受反駁!




長孫無忌、房玄齡、程知節等人紛紛為自家陛下高興,“恭賀陛下,天佑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正要開懷大笑,便看到了站在群臣之中的魏徵,他稍稍收斂了自己的神色,正色道,“天幕的肯定是對大唐最高的讚美,朕願與諸卿共勉,打造一個比天幕所言更好的大唐!”




【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只能儘可能真實的還原歷史中漢文帝:一個厲行節儉,穩定朝政,愛民親民,謙恭自省的漢文帝。只是礙於歷史的侷限性,他所實行的政策並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結果,沒有真正解決漢初的社會矛盾。】




評論區




“主播是就事論事,對漢文帝還是很推崇的嘛。”




“不能拋開歷史談政策,漢文帝的歷史侷限性讓他無法超脫漢初,做出開創性的改革,只能因循守舊,按照祖宗成法做事。”




“封建王朝的皇帝代表的都是地主階級的利益,劉恆能夠看到百姓的苦難,能夠以身作則去改變一些什麼,就已經很好了。”




劉恆心悅誠服:“多謝天幕指點,朕定會改正錯誤,讓我大漢百姓安居樂業。”至於所謂的“地主階級”,不,他們是朕要提防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