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米果 作品

第347章 世道人心(八)

 米:一般來說,大家都會注意到生產力的發展這個情況,然而這不是根本,你想一想,生產力為什麼會不斷發展呢?其本質還是靈魂心欲的需求。

 靈魂需要生活資源,就有了原始社會的合作勞動。有了生活資源又想多佔,就有了奴隸制的奴役。多佔之後還想讓勞動者有積極性,就開始了封建社會,生活資源充足了,又想要更多、更好、更新的物資,就把社會推到了資本主義階段。總之,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心欲,生產力提高了,技術進步了,商品發達了,社會繁榮了。

 慾望是的第一推動力!你要牢牢記住這句話,連我們宇宙都是混沌中的靈魂們為了追求安全和幸福而創建的,沒有心欲就沒有我們宇宙。

 心欲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阻礙別人的心欲滿足就會產生矛盾,矛盾無法調和就產生了戰鬥、戰爭。翻開歷史看看,人類文明不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嗎?

 易:根本原因竟是這樣的!學者們寫的歷史書可謂汗牛充棟了,卻都沒有分析到靈魂心欲的層面上,聽老師這一講真是長學問啊。

 米:天命在中華,這是沒錯的,但以當前中華社會與百姓的思想和心態,尚不能勝任大同的天命啊。

 易:唉,一想到前面說的那些現象,實在是愁人。如今我們社會缺乏精神理想的追求,獸心生鬼,物慾橫流,我們這個樣子,就連那些思想野性的外國人都看不上吧,何談引領世界大同?

 米:若僅是這樣的話還不必太發愁,因為各期文明發展到現今的階段,大都如此,從文明史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其實就是人們心欲的軌跡。

 易:心欲的軌跡?這和我們歷史老師講的不一樣啊。

 米:天人的課程是從靈魂角度來講的,肯定和你們的歷史政治課不一樣。

 易:好的,我認真記一記天人課的社會發展與心欲分析。

 米:課程比較多,先簡單給你說說吧。人類在原始部落時期,生活資料匱乏、社會成員少,非常依賴抱團取暖,而且社會成員之間親緣關係較近,在有德物種的人性加持之下,能夠實現所謂的原始**。

 待到後來生產力提高,生活資料豐富,開始有了剩餘,部落社會就分化了,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心欲變化。

 從靈魂的生成過程可知,趨利避害是靈魂的本能,在生活資料有剩餘的情況下,不必參加艱苦的勞動而坐享其成,對靈魂來說是很舒服的事,於是部落中就有人依仗權勢霸佔剩餘資源,嚐到甜頭之後,就打開了獸慾的“潘多拉魔盒”,有了還想要更多,這就出現了貧富分化乃至階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