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百零八章 花之爭(五十)

    尼克看了一下書名,正是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

    “關於太原王姓書生的故事,名字叫‘畫皮’。”舉人神秘得壓低了聲音說。

    尼克看過了故事後覺得很不可思議,人有可能丟掉一些器物,比如鼻菸壺,卻不可能把自己的皮給丟了,那個鬼是從哪裡獲得這張人皮呢?

    這本來是聊齋先生胡編亂造的故事,雖然恐怖,流傳了多年卻無人將它當真,尼克的問題卻彷彿給舉人提醒一般。

    “皮場廟!”舉人大聲說“它偷了皮場廟的人皮。”

    緊接著他講述起了一段讓人毛骨悚然的歷史。

    皮場廟在宋朝其實就有了,皮場廟是土地廟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來在那裡剝牲畜的皮來祭祀的。

    在天壇、地壇、山川壇等等也有類似的地方,祭天儀式開始時,先要找一頭刳淨地牛犢置於燔柴爐上,將其燃燒,以迎天神。

    刳,說文解字裡的意思是中間破開、挖空、剔乾淨的意思,也就是說將一隻去掉內臟和皮,光剩下骨頭和肉的小牛犢焚燒。

    土地廟是地方的,用牲畜的皮就可以祭祀了,後來這種皮場廟被朱元璋用來剝人皮。

    但和他的兒子朱棣比起來,朱元璋是等貪汙的犯官死後剝的,朱棣是活剝,而且他懸掛那些剝皮實草的“袋子”是在大明門,並不是朱元璋那樣擺在土地廟祭祀土地。

    不論是騎馬的、坐車的、坐轎子的,上朝的官員都要在長安門停下,然後徒步走進紫禁城。在門前還有個下馬碑,官員人等都要在那兒下馬,也就是說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臣”們一抬頭就能看到那個“袋子”。

    整個大明朝不知道有多少人死於這種酷刑,尤其是魏忠賢統治時期,這酷刑又被大量使用。

    明朝還有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代替皇帝們執行這些酷刑,畢竟皇帝只需要動嘴就行了,而這種事一般人是幹不了的。

    明末清初兵荒馬亂,誰還記得這些人皮是怎麼處理的,最好的辦法是燒了,明末的時候京城裡發生了不少火災。

    但真的燒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