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六章 花之爭(五十八)

    吃過了晚飯後喬治安娜一個人回到了船艙,波拿巴則繼續忙他的“大事”去了。

    事業型的男人就是這樣,沒有那麼多時間陪女人。

    她剛在桌邊坐下,恍惚間彷彿看到另一個人坐在她的對面,他油膩的頭髮垂了下來,像簾子似的遮住了大半張臉。

    他倒是有很多時間陪她讀書。

    她剛翻到了剛才看到的那一頁,雷拉就端著紅茶進來了。

    “夫人,我念給您聽吧。”雷拉輕柔得說。

    喬治安娜將書遞給了她,然後捧著紅茶,側躺在躺椅上。

    17世紀時歐洲迅猛發展的世紀,因為地理大發現、因為工業革命、也因為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相較而言儘管俄國的疆域遼闊,卻還是個十分閉塞的農奴制國家,在彼得大帝執政初期,俄國與康熙登基初期的清帝國基本處於同一階段,但隨著彼得大帝試圖與歐洲建立聯繫,俄國的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不論是沙皇還是普通的商人都需要新的市場,這時候沙俄國家的總體利益之所在。

    西伯利亞西起烏拉爾山,東至葉尼塞河,毫不誇張得說那是個廣延千里的無人區,落後的生活方式、稀疏的人口和嚴寒的氣候使得這裡成為世界最不發達的地區,而來自中國的茶葉最終成為開發西伯利亞的鑰匙。

    恰克圖蒙古語的意思是“有茶葉的地方”,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中俄在1727年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條約規定以恰克圖河為界,恰克圖劃歸俄羅斯,南面清政府新建一座恰克圖市場,漢商習慣稱為“買賣城”。

    尼克問過一位俄國人關於《尼布楚條約》的看法,對方認為中方將收回雅克薩看得無比重要,而俄國人想要的則是進入中國經商的權力。但不論是戰爭還是貿易,清庭都不想要,他們只希望能與俄國邊界保持安寧無事。

    《尼布楚條約》在俄國人看來是一個通商條約,一個恰克圖抵得上三個省,“茶葉之路”就像是一條負載著文明的河流,源源不斷得注入西伯利亞廣袤而原始的土地,讓這片土地上依靠捕獵河打魚維持生計的人們得到開化。

    然而僅僅恰克圖一個小村莊作為口岸是不夠的,貿易量的增加、規模擴大使得庫倫稱為的新的貿易點,庫倫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大寺院”,中國人對於“趕廟會”的熱情讓俄國商人看到了商機,他們沿著庫倫——歸化——張家口一線進入bj,和沿途城市進行貿易,逐漸形成了庫張大道。

    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邊界糾紛,清庭簽訂《恰克圖條約》禁止俄國商人進入中國國境、禁止繼續在庫倫和qqhe做生意,只有政府有權規定派出商隊,但每三年才能派出一條商隊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