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九十四章 “傑出時代”(中)

    不論是皮亞斯特還是路易斯安娜收購案都有拉布塞爾的身影,這人是巴林爵士的女婿,他代表荷蘭霍普銀行參加談判。

    18世紀的歐洲貴族賭博成風,當時流行兩個下注方式,即斐波那契系統和馬丁格爾系統,這兩個系統異曲同工的地方是輸錢加碼,不同的是前者以斐波那契數列為加碼依據,後者則活生生得加倍。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印度人對國王說,如果國王要給他獎賞,就將糧食放滿64個格子的棋盤。國王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後來大臣對國王說,第一個棋格上放1粒,第二格上放2粒,第三格上放4粒,第四格上放8粒,這樣放就行了。國王讓人找了幾個麻袋的麥子打算賞給他,結果大臣卻說者遠遠不夠,負責管糧食的大臣計算了一下,大驚失色,因為就算把印度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是不夠的,這些麥子比全世界2000年來生產的麥子總和還要多。

    很多人聽說過這個故事,選擇斐波那契數列為加註依據,結果輸得更快,其中包括伏爾泰的情婦夏特萊夫人。

    如果將投注和交易等同,以代表黃金比例的0.75作為反轉依據,比如下跌時每一次反彈,只要不超過0.75就繼續看空,超過0.75則視為轉多。但只是一種信號肯定有他的侷限性,於是又了另一種複合斐波那契指標。法國數學家達朗貝爾在編輯百科全書時收錄了“馬丁格爾系統”以及他自己發明的“達朗貝爾系統”,採用金字塔型的下注份額來應對概率的不確定性,這個系統擯棄了複利加倍,迅速爆倉的固執偏見,它的收益其實比斐波那契數列更高。

    拉布塞爾原本是一個海牙布商的兒子,他的父親因為路易十四廢除《南特敕令》離開了法國在荷蘭定居。

    做布料生意的很少不去關注棉花,首先要分清楚經銷商和經紀人的區別,經銷商是製造商與進口商之間的中介,他們大批從進口商那裡購買棉花,然後再賣給製造商。

    經紀人不擁有棉花,他們出現的目的是為製造商和進口商提供一系列服務,以前經銷商要去找買家,製造商要去找複合標準的棉花,現在他們將自己的需求交給經紀人,經紀人從製造商和進口商那裡抽佣金。

    1787年拉布塞爾17歲的時候普魯士在奧蘭治的威廉五世和威爾明娜的接引下進入荷蘭,在愛國者和奧蘭治黨人的爭吵中,拉布塞爾加入了奧蘭治的一方。這時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法國人進入奧屬尼德蘭,在內爾溫登戰役爆發前他與老闆亨利·霍普逃亡到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