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3150章 野蠻的正義(一)

不列顛的凱爾特人與高盧的凱爾特人共同信仰德魯伊,他們將樹視作神聖的。

日耳曼人最初居住在北歐地區,包括現在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隨著時間推移擴散。

維京人和日耳曼人都信奧丁,不過在日耳曼語中他被稱為沃登,以及日耳曼人也是用如尼文。

德魯伊熟悉樹木,相比之下日耳曼人更擅長珠寶、銘刻等,傳說亞瑟王時代的梅林曾用如尼文,向亞瑟王“展示他們的未來”。

有時越是基礎的知識越難,比如3+2等於幾這個問題,笛卡爾也曾經思考過,“無論我醒著還是睡著了,2+3永遠等於5”。

在學習之初,我們需要去現實中收集物體構建等式,比如數手指頭,等學會了這個邏輯,就不需要外部世界存在了。人類將數量和實物進行分離,創造了代表了數量的符號——數字,如尼文、希臘文、羅馬文、巴比倫文、埃及文、中文等等,都有其對應的數字。

費農教達力教地火冒三丈,他覺得很簡單是因為他已經完成了構建等式,而達力的腦子裡還沒有建起來。

相對應的,要費農推倒他腦子裡已經構建的等式,重新搭建一個,要比在達力的腦子裡建起來要難得多。

達力很輕鬆就能玩遊戲機了,同樣年紀的哈利其實可以是達力的玩伴,不過波莫納來他們家幾次都沒看到哈利和達力坐在一起玩電子遊戲,每次都是達力霸佔著一個人玩。

倘若要已經習慣了阿拉伯數字的現代人,和古巴比倫人一樣進行演算呢?

古人覺得很簡單的事,現代人不一定能完成,因為古巴比倫是12進制和16進制的,有誰能一下子將192換算成16進制的數字還進行演算?

電腦能做到,因為它是16進制的,人們發明它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計算。

生兒育女不是容易的事,有些人習慣了“取用”,即便他成了家、有了孩子,他也根本就沒參與“教養”的過程,他平時那麼忙,有那麼多大事要去擔心,2+3這種小事哪裡需要他親自教,請個家庭教師不就好了?

如果這個老師教不好,就換一個,再不然就是火冒三丈地罵人。他也沒耐心聽別人的解釋,反正他只看“結果”,孩子考了多少分,在學校裡排名多少,以前費力維經常收到家長的咆哮信。後來他就壓低了標準,還故意漏題,總之不會讓考試完後家長和孩子收到壞成績,然後他就沒有收到咆哮信了。

波莫納沒有這方面的苦惱,被分進了赫夫帕夫學院,父母往往對孩子要求不高,他們只需要快快樂樂地長大就可以了。

有一個東方的故事,名叫“拔苗助長”,那個農夫就是沒有耐心,老嫌他種的莊稼長得不夠高、不夠快,於是就去地裡去把它們一株株“拔高”,然後那些禾苗就全死了。

小麥是兩熟的,一個是夏天,一個是秋天,公元前52年羅馬人對高盧地區實施縱火和劫掠的那個夏季遇到了暴雨。雖然小麥因為過量的雨水而倒伏,並且在穗子上發芽很可惜,可是火不會盯著小麥燒。如果森林被點燃了,那麼德魯伊們不僅失去了家園,在羅馬人來到高盧以前,高盧人還不是靠漁獵和放牧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