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444章 無聲的較量

    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的全盛時期,她在位期間英國的經濟迅速成長,不斷繁榮強大,那個時代的人們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汙水排放系統和倫敦街頭的白熾燈都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時候實現的。

    賺錢當然人人都喜歡,誰都不願意做賠錢買賣,古羅馬時期因為絲綢的問題曾經有一次雄辯,那種絲滑的布料被上升到道德的問題上了。

    情婦會毫無節制得花包養她的男人的錢,維多利亞時期的交際花們穿著永遠比妻子們華麗、時髦,緊跟著巴黎的風尚。

    而妻子們則瞭解家裡的收支情況,她們不會那麼毫無節制得打扮自己,更何況她們還要守著禮儀和教養,像一個“體面人”一樣生活。

    通常來說情婦的下場最後都會很慘,她們在年輕貌美的時候會在一個又一個男人的懷裡周旋,等上了年紀人老珠黃後就沒人會跟她結婚了,養老都成問題。

    如果不幸染上了肺結核或者別的疾病,那麼她就會被直接拋棄,那些花花公子們只會和健康的女人交往。

    這些男人往往是朋友,就算他們共同認識的那個女人死了,最多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和她有關的風流逸事,連眼淚都不流一滴,然後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同樣的疾病傳染給了他自己,除了他的父母之外也沒人為他流一滴眼淚,所謂的“朋友”更是緊張自己有沒有得一樣的病,他們那個圈子的人就是這樣,充滿了頹廢和縱慾,年紀輕輕就看起來精神萎靡。

    那種被掏空的樣子和狼人變身後呈現的精神狀態很像,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無可救藥的人和事。

    從滿清大量收走的白銀成就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同樣中古世紀的時候,中東利用處於東西方貿易往來的地理優勢兩頭掙錢,最終鑄就了中東的輝煌。

    東方人熟悉絲綢之路,西方人熟悉絲綢戰爭,由於東方對絲綢紡織工藝的封鎖,歐洲無法自己織造絲綢,一直到查士丁尼時期,由於那時的中國處於大分裂、大混亂的五胡亂華時期,絲綢的秘密被兩個印度人獲得,他們把蠶種獻給了查士丁尼,東羅馬帝國就在敘利亞開始種植絲綢,絲綢的價格降為一磅十二個金幣。

    東羅馬人和波斯人存在敵對關係,如果東羅馬商人從波斯商人購買絲綢,就是拿自己的錢養別人的軍隊,查士丁尼的理想模式是將波斯商人改成埃塞俄比亞商人,開闢一條新的商路,但事情並沒有查士丁尼想得那麼順利。由於波斯商人停止對東羅馬帝國提供絲綢,國內圍繞著絲綢的手工作坊因為缺原料而無法開工,絲綢經濟癱瘓,反而引起民眾罷工,在內憂外患的時候印度人來了,解救了查士丁尼,於是伏爾泰將絲綢、火藥和造紙術、印刷術並稱為拯救歐洲的三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