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533章 貴而不貴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她往往會選擇一個有本事的男人來當自己人生的伴侶。年輕時的西弗勒斯看起來一點都不穩定,按照普通人的想法,他不值得託付終身,他就是那種中長線潛力股,做短線的人沒那個耐心,根本就不會在意他,等“明白”過來的時候機會已經錯過了,再怎麼扼腕痛惜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賺翻了。

    清朝前前後後共和五十多個國家簽訂了近二百個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對德、奧宣戰後,中國停止支付對這兩國的庚子賠款。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俄國的在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免除了俄國時期的所有戰爭掠奪,1924年5月,蘇聯宣佈放棄庚子賠款。1924年底,美國政府宣佈第二次退還庚子賠款,把餘下的所有對美賠款全數退還。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聲明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直至賠款支付到1938年時終止,實際共支付賠款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兩白銀,各國總計實際退還金額摺合一億零五百八十九萬三千美元。

    東方文明和西方是截然不同的,停止西化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如果同質太嚴重就沒有多樣性,進而東西方文明沒有辦法各自取長補短了。

    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但在貨幣穩定性方面,黃金遠勝於白銀,白銀很容易貶值,16世紀以前的數百年內,西歐的物價除了由於戰爭或歉收等原因發生短時的波動外一直是穩定的,在新大陸發現後大量白銀湧入歐洲造成通貨膨脹。

    貴重金屬輸入歐洲,但是各項物資並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以致商品農產品產量不足,物價急劇上漲,尤其是糧食價格。

    受到嚴重損害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另一部分人是城鄉的僱傭工人,由於他們處於被僱用的地位,而國家為保護僱主的利益,一再頒佈限制提高工資的法令,致使工資的增長幅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

    在價格革命中獲利最大的是商品生產的經營者,即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牧場的新貴族,還有繳納定額貨幣地租的富裕佃農。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

    對英法等國家來說,價格革命還有另一個作用,即初步理順了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時期的價格體系。因此,在英法等國內經濟體系能夠較順利地進行資本主義改造的國家裡,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興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對西班牙來說就比較複雜了,工商業中的資本主義雖然也有所滋長,但封建結構仍相當頑強。面對農產品的價格猛漲,封建貴族只是一味加強封建剝削,城市中的行會繼續控制著手工業生產。這就造成西班牙國內工農業生產難以發展,所產糧食不足以養活本國居民,所產羊毛仍然大量輸往尼德蘭和意大利,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更加高於英國、法國、尼德蘭的同類產品,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

    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鉅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這都造成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

    中國是一個缺少貴金屬的國家,白銀一直以來依賴日本進口,從1562年到江戶時代這漫長的400多年時間裡,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的石見銀礦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日本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以至於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日本,日本也因此被明朝人稱呼為“銀群島”。

    在漢唐時期中國一直實行金本位,到了明清時期才開始銀本位。

    黃金的數量在世界範圍內都很匱乏,而歐洲源源不斷輸入中國的白銀,使得中國白銀貨幣相對充足。但有利也有弊,雖然當鋪、錢莊、票行、銀號等金融機構的發展,促進了明清經濟的發展,但當時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交替發生,從而導致經濟動盪。然而由於中國不具有白銀的開採權,實行銀本位就迫使人們必須用大量實物去換取白銀,由此引發的後果,是中國百姓辛苦賺來的財富逐漸流向了歐洲。

    海禁除了要防倭寇,還要防這些想開所有港口的歐洲商人,避免他們用銀元把中國的物資給掠奪走。

    1876年因乾旱導致德干高原農作物欠收,印度是一個季風國家,農作物的生產完全取決於夏季風到來的時間,夏季風來得早會導致洪澇,來的晚則會發生乾旱。但是英國駐印度的殖民地政府經常出口糧食;在饑荒期間,總督監督向英國出口創紀錄的640萬噸重量的小麥,這削弱了印度南部豐富的食品和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