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929章 天國窄門

    美國人很喜歡做夢,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傳遍世界。

    老福特也曾做過夢,他的夢想就是每一個自食其力的美國人都有一輛福特車,同他的家人一起在上帝的廣袤土地上共享快樂時光。為了實現他的夢想,他創立了流水作業線。

    老福特一直不承認他與泰勒制之間的關係,甚至說他的靈感來自於芝加哥的屠宰廠,屠宰廠是把一個個“部件”依次卸下來,他則是把一個個部件裝上去。

    但在實際上,如果沒有泰勒倡導的標準化,如果沒有甘特設計的控制圖表,老福特的夢想只不過是夢想而已。

    有很多東西,即便它一開始存在的目的是好的,可是到了後來卻偏離了原本的意圖,泰勒制的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工人的工資,每個人都想著不勞而獲,工人在工作中的確實存在磨工的問題。倫敦的市政工程,幾乎要幹好幾年,鋪地磚的工人一天只呆在現場半天,就這半天還有一半時間是在聊天。

    耶穌曾經打過一個比喻,在葡萄園工作的工人,每人每天能收到一個銀幣作為報酬,有早上來的,有中午來的,有的快收工來的,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他們最後都得了一樣的工錢,先來的抱怨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每天一個銀幣嗎?

    這個比喻說明了上帝有對做工人獎賞的權利,他想恩待誰就恩待誰,何況那些來遲少做工的人並非自己有意偷懶,而是他們沒有找到僱主。

    泰勒認為,生產率是勞資雙方都忽視的問題,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員和工人都不瞭解什麼是“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和“一天合理的報酬”,管理人員和工人都過分關心如何在工資和利潤之間的分配,而對如何提高生產效率而使勞資雙方都能獲得更多報酬這種“雙贏”的模式則幾乎無知。

    從1881年開始,他進行了一項“金屬切削試驗”,由此研究出每個金屬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經過兩年的初步試驗之後,給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標準。這個標準稱為kpi,絕大部分人在沒有kpi指標的時候並不能在工作中做到自主性和積極性,資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嫌工人幹活少,拿工資多,於是就往往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

    有了這個標準後生產效率提高了,而高效率是僱員和僱主實現共同富裕,工人完成了定額工作可以提前走人,如果他覺得有餘力,想要掙多的錢,可以繼續工作,多勞多得,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

    泰勒制定工作定額時是以“工人在不損害其健康的情況下”制定的,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消除所有錯誤動作、緩慢動作和無效動作,將最快最好的動作和最佳工具組合在一起。

    現代的kpi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已經設置得比天還高,甚至到了讓工人冒著猝死的風險去完成的地步。

    泰勒設定標準是自己親身實驗過的,而在辦公室裡喝咖啡的“管理者”則完全沒有去感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