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954章 “交匯點”

    託比亞·斯內普其實是一個達芬奇型人,他有多重才能,學什麼都很快,卻無法適應深入學習。

    達芬奇型人往往剛投身於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候充滿熱情,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後,之前的動力就漸漸消失了。

    託比亞不斷的更改自己的目標,更換工作,更換興趣愛好,就像西弗勒斯說的一樣,託比亞每一樣都沒那麼喜歡,但一開始他卻的確是熱情高漲的,這種人很難適應現代專精某一行業的社會人才需求,西弗勒斯也喜歡很多東西,不過他的身份是魔藥大師,黑魔法和鍊金術都排在了這個身份的後面。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都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除非他的壽命比普通人長,又或者和達芬奇一樣花很少時間睡覺,節省出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

    學院畫廊裡有不少類似米開朗基羅聖母哀子的雕塑和油畫,但不論哪個都不如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那麼觸動人心。

    波莫娜沒看過聖母哀子的實物,只看過照片,也許是因為拍攝角度的問題,瑪麗亞在她看來是在一邊哭一邊笑。

    這種情感是衝突矛盾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理由,或者說是米開朗基羅理解的“合理”,耶穌殉道而死,米開朗基羅也一定要在教堂裡畫裸體,哪怕他會因此遭到懲戒。

    這種“共同感”奇妙極了,達芬奇解剖屍體,將所學以圖繪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他記錄的是一種感覺,而並非是眼睛在某一時刻看到的,只是“抄寫”的話相機就足夠了。

    如同半夢半醒之間,可以感覺到卻難以描述,達芬奇學習的時間都是在初醒時和即將睡覺前,有人說處於這個狀態的人,所作所為會對他的感知造成重大影響,彷彿給了一種自然進入潛意識的機會,達芬奇沒有做冥想和自我催眠的練習,而是自發地找到了這種利用自己潛意識的辦法。

    大師級的作品普通人是很難理解,似懂非懂的懵懂得讚歎一聲“畫的真好”,至於好在什麼地方說不出來,反正有對比之後發現所有臨摹或者再創作的作品都不如“原作”好,畢竟世俗也是有鑑賞能力的。

    每一個細節和線條都那麼恰到好處,以至於想要動手去修改都無從下手,這種作品便是傑作。

    柏拉圖說過,一群從未出過洞門的穴居人終年生活在山洞中,他們眼裡唯一的常見之物就是他們自己的影子,因此他們認為世間唯一存在的只有這些影子,早期的基督教畫作題材單一,建築也是古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