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心操碎了的父親

  皇帝怎麼不把李泰的長史王珪給李佑,是王珪才華不如權萬紀嗎?怎麼不把李治的長史李勣給李佑,是李勣水準不如權萬紀嗎?

  皇帝能為李承乾低三下四地求魏徵出任太子之師,怎麼不讓魏徵去教李佑?怎麼不把太子太師分給李佑幾個,是魏徵能力不夠還是太子太師們不會教學生?很顯然都不是,就是李佑不配而已。

  知人者智,自知則明,一個人要是不能清晰的認準自己的位置,那是糊塗的,也是危險的。

  李世民深深地擔心李恪會有什麼不該有的想法,想起令他心痛欲碎的李承乾和李佑,他不敢想再經歷一次失去李恪的痛,他是否還能承受得起。

  當初李承乾犯錯,自己是一再遮掩;李佑犯錯,自己是一味責罵。這一次不能再坐看火起了,要在他犯錯之前,給他提個醒,打消他不該有的念頭。

  親父子也無須有什麼顧忌,李世民鋪好一張雪花般的箋紙,提起紫毫彤管,刷刷點點一氣呵成地寫了下去。

  “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為人臣子,不要不戒!”

  李世民把長孫無忌比喻成霍光,就是告訴李恪,長孫無忌就是皇帝特意留下來保護嫡皇子一系的,無論他有多大的罪過,他都是維護政權穩定的最強音。

  李世民可以接受長孫無忌做霍光,但是他接受不了李恪做燕王。

  縱然李恪是皇帝的愛子,也鬥不過長孫無忌,所以你最好收起私怨、打消妄念,不要在政治的舞臺上亂跳。

  李世民一點彎都不拐的直言自己的擔憂,重重地替李恪敲響了警鐘,他深深地害怕李恪走上那條不歸路,那條路通向的必將是令他粉身碎骨的深淵。

  把紙裝進信封,親自漆好封口,命人立刻快馬送往長安,李世民希望這封御筆手書的信箋能敲醒李恪,令他懸崖勒馬也令他時時自警。

  李世民這邊為庶子勞神,卻不知此時魏王府裡,他的嫡子們已經亂成了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