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623章 李儒、魏延、甘寧、張遼、田豫

 劉浩也能理解這份心情,倒也沒有假裝解釋什麼,而且,就算他樂意拿真品交換,也給不出去,他相信豁達的田豐很快就能拋棄這份期待,果然,田豐苦笑一聲;

 “使君見諒!倒是豐孟浪了!”

 “此事,史書必定要記載,相信後世之人讀得,也會相信以元皓先生之才,必定值得!”

 田豐雙眼一亮,也算是一番收穫,怎麼說,也算是留名青史了,不管爭議如何,也算是給了他一份補償。

 拋下可能的芥蒂,二人都輕鬆許多,開始暢聊起來,都沒有就三國世界大勢討論,一說歷史,二言學術,倒也十分融洽。

 聊過一個多時辰,茶喝了不少,才進入正題。

 “元皓先生剛而直!我意請元皓先生兼管遼州律法,行執法之權!”

 這是劉浩和諸葛亮、賈詡探討之後的結果,也不是說軍事上田豐就不去關注,戰事啟動,田豐也同樣要參與到軍事探討和行動之中,平時,以田豐剛正的性格,執法最合適不過,不怕得罪人,也不會徇私,天作之選。

 遼州,正在糾結一幫人立法,第一個要樹立的,就是‘憲法’!

 主持這事的,乃是賈詡,劉浩和諸葛亮,以及來自地球的一幫專家教授輔佐,有賈詡這個時代順應者主持,反而比地球人想當然要好多了,避免不合時宜很關鍵。

 立了法,就必然要執法,田豐來得正是時候。

 立法、執法與監督分立,是根基,從源頭上杜絕未來可能的問題,田豐執法,監督的人選也早在計劃之中,那就是李儒。

 李儒,也同樣在身兼兩職,除了監督之外,還還需要建立一個對外的情報機構,眼前,主要的敵人就是高麗句和烏恆,也同樣需要為未來佈局鮮卑、匈奴,乃至西涼一帶的羌人。

 而以李儒西涼出身的謀士而言,在東北指揮西涼方面建立羌人情報,才有了可能,換個人,幾乎沒有一點把握,這已經不是能力的問題,風俗、熟悉度等等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李儒,也不需要再面試,他已經以他過往經歷證明了自己,性格也適合這兩個職業,可謂完美。

 有了這兩人的加入,遼東的根基將會越發穩固,可以說,實力再次往上提升了一個臺階。

 謀臣,又諸葛亮、賈詡、田豐和李儒四人,足以和任何一個諸侯較量,但武將目前只有張繡和黃忠,還是缺乏。

 一番探討之下劉浩也鎖定了兩人,一個是魏延,這是出於諸葛亮的提議,也沒辦法,誰讓他們介入太遲,眾多將領也都名花有主,只能尋找這些在野不得志的人選,魏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另一個則是甘寧,海軍也需要本土人士參與組建。

 魏延,還在劉表帳下當差,也不過校尉之流,不得志,招攬的幾率很大;

 諸葛亮直接讓老丈人黃家帶了封書信給他,以諸葛亮對魏延的瞭解,分分鐘騙來,再之後什麼天生反骨,諸葛亮根本不在意,也不相信;

 再者,魏延哪怕真有叛變之心又如何?他們也無懼,而且以大家討論來看,也不可能!到了東北與外族作戰,魏延也不敢叛變投入異族,大漢子民骨子裡的驕傲也不需要他們這麼做,魏延自傲的很,就更不可能,來了,就絕對好用。

 甘寧,如今也在劉表帳下聽令,一直到208年才投靠孫權,現在的他,他一邊做著錦帆賊,一邊在黃祖帳下當個小隊長之類,過得很愉快,但也很不爽;

 建功立業無門,劉浩的招攬,以及海軍組建的誘惑,甘寧必定入他之手。

 有了甘寧,海軍就能有一個長期、穩固的本土軍種,劉浩看上甘寧,還有一點,就是甘寧的匪氣,初期,劉浩已經有打算,那就是讓甘寧組建一個海盜隊伍,專門對周邊倭國、呂松等東南亞地區施行海盜作戰,即可以勘測地圖,又能極力的打擊周邊國度。

 除這兩個將領之外,劉浩還想從呂布手中將張遼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