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稻士趙玉真 作品

第176章 躍龍門,尋隆薯

  之後花瓣隨風散落到了泥土上,小趙劍仙看了一眼那花瓣構成的形狀,調轉了一下馬頭的方向,馬兒便優哉遊哉地在閩南土路上前行。

  前行了不短的距離,終於到一處牌匾上刻著“陳府”的門庭之前駐馬。

  小趙劍仙將李寒衣扶下馬車,攜手走上前去,拍了拍那樸素的,沒有跟其他大家庭一樣雕刻獅子的銅環。

  “咿呀”一聲,陳府的大門被打開,一位白髮蒼蒼的管家從門內探出了身子,蒼老的聲音說道:“誰啊?”

  小趙劍仙點頭示意,溫聲說道:“老丈,貧道乃北離禮天司司正,攜妻子途經閩地,想拜訪一番陳員外。”

  “什麼?”老管家似乎耳背,沒聽清。

  “我說,貧道禮天司司正,欲拜訪陳員外。”小趙劍仙耐心的再說了一遍。

  “可有名刺拜帖?”老管家這次聽清了,隨即吃力地問道。

  老趙劍仙一愣,出門次數太少,不知道登門拜訪還需要“預約”,只好無奈說道:“貧道出門太急,未曾帶上名刺拜帖。”

  “陳伯,誰來了?”門內傳來一個有力的男中音。

  “回老爺,說是一個朝廷的什麼官?要拜訪你。”管家陳伯聽不清道劍仙的話,卻對自家老爺應答得十分流暢。

  “是嗎?快請。”男中音有些詫異,吩咐陳伯將陳府大門推開。

  一身翠綠道袍的道士,攜手一個男子裝扮,卻戴著一個花旦臉譜,梳著婦人髻的女子,站在了門外。

  “在下陳珠璣,見過二位。。。”

  小趙劍仙這才得見這將薯芽絞在纜繩內,從呂宋將薯苗偷帶回中原的陳振隆之後代。

  四十來歲,身穿樸素的儒衫,毫無某些員外的庸俗之氣。

  “貧道禮天司司正,趙玉真。還請陳員外恕頻道冒昧。”小趙劍仙說道,“來此,只為一事。那便是陳公振隆,所引回中原的隆薯。”

  “嗯?”陳珠璣愣了一下,開懷笑道,“這位趙司正也是湊巧了,一月初剛種下的朱薯,這個月前幾日剛好得以收穫,此時家中還蒸有一些。請趙司正隨我來品嚐一番。”

  陳員外開朗健談,將趙玉真李寒衣二人帶到了陳府炊房,一蒸屜放在鍋上。

  陳員外掀開蒸屜,裡面的隆薯,紅皮長條且壯碩,老趙劍仙終於聞到了這股澱粉蒸熟了之後的滿足之味。

  “這是經過我們陳家幾代人改良出來的品種,與最初的隆薯不同,朱薯根莖更碩,也更能飽腹。”陳員外笑道。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嗎?”小趙劍仙輕聲問道。

  陳珠璣一愣,道:“是這麼個意思,先祖取回的薯芽,帶回中原之後竟然水土不服了,所結之果皆不到拳頭大小。且口感硬實。”

  “不過還是被我們陳家克服了。”陳員外自豪道,在蒸屜煙霧散去之後,取了兩節朱薯分別遞給趙道君和雪月劍仙。

  小趙劍仙一把接過,解釋道:“內子怕羞,故而不太善於在外人面前食用食物。”

  “原來如此。”陳員外也不惱,自行徑直拿了一個,撕開那暗紅色的外表皮,露出了那黃澄澄的果肉,便大快朵頤。

  小趙劍仙也學這模樣,放下一節在灶臺,撕開薯衣,也吃了起來,入口香甜軟糯,十分可口。

  “這隆薯產量如此巨大,又如此容易種植,為何沒被髮揚出去?”一薯食完,老趙劍仙依舊稱呼為隆薯,問道。

  陳珠璣苦笑:“趙司正今日為薯而來,我便知之定然會有這個問題,我們閩粵之地,自古以來是南蠻霧瘴之地,且交通不便,雖說朱薯容易貯存,但是不容易運輸。又沒有達官顯貴幫我們,更何況第一代朱薯確實賣相不好,味道也不行。所以周邊都沒能普及。但經過我們幾代人的努力,一個城鎮普及已經不錯了。”

  “況且北離開國以來,帝王善政,不曾出現過大面積的饑荒。故而朱薯也沒有合適的天時傳播。”陳員外覺得趙道君起碼是北離的官員,也稍微拍了一下北離皇帝的馬屁。

  老趙劍仙沉默,回想到就連雪月城的三城主地位如此高,功夫這麼強的人都需要通過一些手段來打通關節。

  何況陳振隆這種水手,不過得幸的是,前人積善行德,有餘福餘蔭子孫,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的陳府也算得上是富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