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江山九龍嫡 作品

第512章 舉族而遷

  吳宥答道:“他們在是想要逃到楚國去,但楚尊卻不願意接納他們,沒讓他們進楚國,最後范陽盧氏的那支族人只得停留在上庸府武當縣。這些事情也都是韋閣老與老奴說的。”

  “又是武當縣?韋閣老怎麼說?”

  吳宥應道:“韋閣老說,當時武當知縣夏承曾上疏朝廷,楚尊不接納,我們漢國就得接納,以顯我大漢德威昭昭。但是……您知道的,太祖皇帝對世家實在是不太好。不僅沒有安置,而且……而且還那什麼。最後還是趙家看不過去,幫著安置的。”

  “呵!隴南趙家手伸得夠長的呀!也難怪太祖皇帝對他們家如此不滿了。如此說來盧氏與趙家也有瓜葛?”

  吳宥應道:“這老奴就不太清楚了。老奴當時只想知道那方無字印璽的來龍去脈。在從韋閣老那裡聽得了這一些之後,於是便設計讓小桂子出了宮去查訪盧氏。小桂子回來以後,將消息送於宮中,說是盧氏一家在武當雖然過得不錯,但盧氏的工匠卻是落魄至極。”

  “出逃還把工匠帶在身邊?那也真是奇了!”

  吳宥言道:“不意外。工匠也是姓盧,是盧氏旁支,雖然不富,掛靠於宗家還算是能過活。只是到了武當以後,盧氏宗家自己都有些顧不過來,也就沒再管這個旁支了。幾年以後,那工臣因窮困潦倒,又有些水土不服,最後還是病死了,只留下一個女兒。”

  劉永銘感慨地說道:“亂世即是如此,能活著就很不容易了呀!”

  “死也難!”吳宥說:“那工匠死了都沒處安葬,還是一個木匠出身的書生幫著打的一口棺材,花光了工匠及書生的所有身家這才下葬的。”

  “木匠出身的書生,這倒是有意思。”

  劉永銘微微一笑,覺得這也是一件不幸中的萬幸,更是覺得這事也挺有意思的。

  但說到這裡,他突然臉色一板,好似想到了什麼。

  “木匠出身?工科?”劉永銘自言自語地又問了一句。

  吳宥言道:“六爺想到了呀。那書生不是別人,正是現在的工部袁尚書。袁尚書在取得了舉人功名之後,便進京來趕考。但那女子卻還是在荷恩寺病亡了。老奴從太醫院那裡得到過消息,說是那女子所得之病,即是當年在商洛府所發生的溫疫之症!”

  劉永銘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事情真有這麼巧合嗎?”

  “不像是巧合,可能是冥冥之中天註定吧。”

  “怎麼說?”

  吳宥言道:“袁尚書出身貧寒,竊窗而讀,後跟隨一位木匠學藝。當時袁尚書與那女子之父皆在武當山那裡為道士修繕真武觀,道士見其好學,便教他習字。袁尚書天資非常,數年時間便寫得了一手好字。更是從中讀了墨家之能,道家之長。故其通於工科,精於算籌,明於圖樣。再讀儒經,即是暢通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