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 作品

第474章 點對點網絡

  網絡中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隨時掉線,存儲的數據都不可靠,因此這個網絡必須能抵抗這種風險,哪怕所有節點全滅,只要再有兩個節點上線,仍然能快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連接,這才是他想要的網絡。

  曾凡現在沒能力租服務器,也不可能讓學校的機房電腦二十四小時開機,那也太費電了,他只能通過編程算法來解決網絡的存續問題。

  點對點網絡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只是這個實現的過程沒有任何參照,完全靠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一個個難題。

  實現這部分功能的程序源代碼還沒有用戶界面的源代碼多,設計算法卻讓曾凡絞盡了腦汁,在機房裡待了兩天一夜,直到週日下午才算完成。

  肚子餓的實在難受,曾凡才跑到校門口對面吃了一碗削麵,然後回學校繼續。

  天色將黑,判卷的老師們大多數都已經下班回家了,學校裡除了門房老魏就只有幾個住校的老師。

  教學樓南面除了自行車棚,還有兩組單槓,兩組水泥面乒乓球檯,曾凡想起中考還有引體向上,就跳上單槓測試了一下。

  他體重剛過一百斤,胳膊比同學力氣都大,以往輕鬆做二十個,好久沒有做了,沒想到還有所進步,一氣做到了二十五個才感覺到吃力。

  回到機房,曾凡打開了幾臺電腦,將網絡版象棋程序在不同電腦間測試了一下,同一個局域網當然很快就能互相連接,還要測試在互聯網的效果才行。

  想到測試對象,曾凡給劉建國和吳世偉兩位教授,還有那個提建議的用戶發去郵件,附上了測試程序,請他們可以的話,幫忙一起測試一下聯網對戰效果。

  沒想到那個用戶很快就發來了回覆郵件,表示可以測試,已經上線了。

  曾凡切換到象棋程序,打開聯網對戰,搜索聯網用戶,不到一分鐘時間就顯示出一個令狐沖1527的用戶。

  鼠標左鍵點擊用戶名選擇發送對戰邀請,對方迅速回應,進入對戰界面,同樣的棋盤,只是棋盤右側多了一個信息輸入顯示的界面,雙方可以進行文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