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的九命病貓 作品

第107章 106:磚瓦

 “那你和媽在家收拾,我去幫著撿石頭挑泥巴去,”

 “我和你一起去,交給媽收拾就行了。”楊春燕說著把剪刀遞給幫忙的周母,“媽,就照我剛才說的收拾就行了。”

 “好!”周母接過剪刀,坐在小板凳上忙碌起來。

 楊春燕和李秋月挑著箢兜去了苞谷地後面的半山坡,兩人看到坡上已經堆了不少桔紅色的黏土。

 黏土挖起來後還要清除混在土中的樹根、草根、石子等雜質。

 製作磚瓦坯子前,還要將黏土用鋤頭打碎,堆成土堆,再向土堆中澆上適量的水,悶上大半天,然後幾個人在土堆裡一刻不停的踩。

 一直踩到土堆裡沒有一點細小的土疙瘩,再用洋撬將黏土攏起,來回和上幾次,繼續踩,直到黏土變的緊實不再粘腳為止。

 然後把踩好的泥巴攏成一道土牆,也不會往下垮塌,燒磚瓦的黏土才算是踩制好了。

 窯匠用鐵絲製成的劃弓,劃下一塊泥巴,放入蘸有幹沙的木製磚模子,再劃去多餘的泥巴,端到平整好的曬場將磚坯磕出。

 磚坯子制好後,整齊地排列在土窯前的空地上。晾曬兩天慢慢變硬之後,便將一塊緊挨著一塊排成一行一行的磚坯,用木拍板將其拍光、拍平,看上去菱角分明即可。

 磚坯有八九成幹後,堆積起來自然幹,大約一個多月後就可以裝窯、燒窯了。

 磚坯做好後,就開始製作瓦坯。

 製作瓦坯的模子是用小木條拼裝成一個小木桶型狀的‘瓦桶子’,窯匠把瓦桶放在一個活動的旋轉臺上,瓦桶上還需套一層略溼的細布。

 窯匠在細布上均勻的抹一些草木灰,這樣能使瓦坯與瓦桶自然分離。

 一切就緒後,窯匠用劃弓劃上一層厚薄大小都合適的泥巴貼在瓦桶上,把手打溼,一手來回轉動車瓦臺上的瓦桶,一手抹瓦桶上的泥巴,將瓦坯子抹勻,端到曬場將瓦坯子磕出即可。

 做好的瓦坯,一頭要稍寬一點,寬的這頭也要稍厚實一點,窄的那頭也略薄一點。等瓦坯幹後就可以上架陰乾裝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