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95 章 新的方向

於蕭君澤而言,在來北魏的兩年時光裡,許多人已經不只是歷史書上寥寥幾頁的記載。




元宏是一位相當優秀,愛護子民,有足夠危機感的皇帝,雖然有著封建君主一些固有的毛病,但人無完人,不能要求太高。




甚至於,如果元宏能有對面蕭衍一半的壽命,他也不是不能改變計劃,幫他一統江山,孵化自己想要工業萌芽,然後再在他死後搞些事情。




可惜他命不長,一旦他死去,年輕的太子元恪是沒有能力繼續控制使用諸王的,到時,北魏的政治生態就會急轉直下,在一番動亂後,孕育出北周以及後來的隋唐。




這種亂世,不是他可以阻止的,胡人在同化漢人的同時,漢人也在同化胡人,只有當所有的權力架構都被打碎,那時,在北周的統治下,不管是胡人還是漢人,統統平等相對,一樣的收刮,一樣的徵役,一樣的封官。




那時,才算三百餘年的民族融合正式結束。




也因此,蕭君澤沒興趣再陪元宏征戰四方。




因為北朝目前還沒有實力吃掉南方,雙方在淮河邊一番菜雞互琢後,他還是得退回去——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北魏的後方很快就要著火。




這樣的情況還會反覆發生不止一次,不然怎麼叫民族矛盾?




他不是簡單的胡漢矛盾,還有仇池和吐谷渾的矛盾、鮮卑和高車的矛盾、柔然和高車的矛盾、高句麗和扶余人的矛盾、還有敕勒和柔然、軍戶和草原的矛盾……




這樣複雜的帝國,沒辦法吞掉體量相差不大的鄰國。




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蕭君澤需要將重點轉移,再說了,他怎麼可能一直跟在元宏身邊?




且不說元宏是個愛旅遊的,每年大半時候都在國內亂轉,就說如今征戰四方,這皇帝,一但沒錢,就會從身邊人身上軟磨硬泡……




蕭君澤敢保證,一但自己跟在元宏身邊,隔三差五便會被追著各種打秋風,只有虧的沒有賺的。




所以,就算元宏把馮誕拖出來勸他,他也咬死了不會跟著一起去。




無奈之下,元宏只能留下元英為都督雍州諸軍事,鎮守襄陽,封蕭君澤為雍州刺史,隨後把雍州新封的幾個郡守拉到他面前,讓他們先認識一下,便準備著休整之後,離開襄陽了。




按理來說,刺史是一州的軍政主官,元英不應該都督諸軍事,雍州的軍權是要交給蕭君澤的,但這種事情,蕭君澤和元宏都默契地沒有提起。




因為那樣的話,必然會迎來朝廷如山如海的反對,蕭君澤沒有那個身份和人脈來承接這個職位,甚至可以說,元英本身就是皇帝留給蕭君澤鎮壓一地的靠山,也是監視。




當然,做為軍主,斛律明月等雜胡部將是可以留守襄陽的,而蕭君澤也將所有投石炮交給了元宏手下諸軍,至於威力更大“霹靂炮石”,沒有就是沒有了。




火藥的簡單配方他已經交給元宏,至於他怎麼製作,用來幹什麼,蕭君澤不會過問。




因為這本身就是交易的一部分。




元宏是皇帝,他有豐厚感情,但這不代表他會對危險視而不見,不做防備。




於是,在做好各種準備,交代君澤保重後,蕭君澤送王駕到了城門口,就算是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