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寶神豪,從我養麒麟開始 作品

第64章 洛書現世,國之重寶(上)

  臺座表面勾勒了水紋的痕跡,臺座上也有零星的亂石水草,以及幾條小魚。而烏龜則是低頭閉目,四肢動作略有差異,似乎是在遊動一樣,姿態悠閒愜意。

  似乎是在地上放了不短時間,又好像這銅器的保存就不好。臺座上沾了不少青草泥土,原本外表的鎏金工藝也被磨掉不少,即便殘留了金漆的表面也被泥垢灰塵覆蓋,陳舊又破敗。

  龜背側面有明顯的凹陷,底座上的石頭水草也有彎折和斷裂後留下的斷口。

  齊鳴稍稍一想就明白為什麼沒人看得上這銅像了,並不是它破舊也不是它不夠精美。而是常人理解中這種銅雕就不存在!

  華夏的銅像歷史極其悠久,鑄造工藝繁雜,但主題是永痕的。

  其一,是佛像,主要集中在漢唐宋。

  其二,實用器,這個各個朝代都有,例如汗宮燈,唐的燈盞,當然最出名的就是商周的青銅器,流傳到今天的每一件都是國之重器。

  其三,道家人物,這主要流行在宋代。

  縱觀整個華夏史,銅器歷史,以動物為主題的少之又少。戰國時期倒是留下了一尊銅牛。但那是青銅器。而眼前的明顯是黃銅。

  還有一個原因,大小!

  黃銅是重要的銅幣原料。華夏銅資源並不豐富,所以歷朝歷代都是禁止鑄造銅器。現今流傳下來的明清銅像大多都是成人巴掌大小,就是這個原因。

  而這件銅像,太大了。它的大小和造型,更像是某個老總辦公桌上用來鎮宅的裝飾品。

  但這可不是什麼裝飾品。

  青色的歲氣,足足有四十多釐米,說明它至少有800到900年的歷史,大概是北宋早期的東西。

  而紫色的貴氣就更誇張了,比他收到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要濃郁。濃郁到他都不敢伸手去觸摸一下。

  當時那塊東坡硯上的青紫二氣,就讓齊鳴舒服的差點當場呻吟。那要是真摸了這尊銅像,齊鳴懷疑自己可能直接暈過去。

  這麼一想,那塊硯臺在歷史上都有記載,都能找到出處背景,那這尊銅像,不應該岌岌無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