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夏心怡(2)

  旁邊一個工人師傅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小任師傅別看年輕,不管是理論還是操作,可都是一流的,要不是他帶著我們開發新工藝,這麼好的齒輪真不一定做的出來呢?”

  何建業帶來的兩個技術幹部,一直忙著測試剛下線齒輪的各種參數,隨著測試的深入,他們臉上的表情越來越驚訝,這不可能啊?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武凱是機械部老資格的技術幹部,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這也是他作為機械部技術骨幹,參與過幾次會戰,卻依然還是一名處級幹部的緣故。

  這次主動要求跟著何建業下來調研,是他不相信國內有企業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造出滿足521廠需求的齒輪,基礎材料性能跟不上,想要造出符合工藝要求的齒輪,猶如空中樓閣,是不切實際的!

  現實是很多國營大廠什麼訂單都敢接,不管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先接下來再說,然後再向行業主管部門伸手,裝備升級、技術革新、開發新工藝哪一樣不需要錢?錢批下來之後,有沒有用在技術革新上,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武凱正是帶著這樣的戒備心,才要求直接下車間的,可當他看到從工人師傅手上出來的成品工件,各項參數完全合乎521廠工藝需求的時候,他心裡其實比誰都激動。

  幾乎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工業人,面臨著各式各樣的技術封鎖,他們每邁出這樣有突破性的一步技術突破,背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遠超外人的想象……

  沒有精密機床,鉗工用銼刀銼出來,沒有大型鍛機,鍛工用錘子砸出來,可是面對基礎材料性能幾乎落後西方半個世紀,他們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