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兩百五十二章 潛移默化

  “另外,從明年開始要與魏國和韓國接洽,修兩條通往大梁和新鄭的道路,這件事就交由魏卿負責,等魏國和韓國派人過來的時候,由你負責招待,和他們規劃路線。”趙括看向魏齊。

  以前魏齊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點,畏上傲下,偏聽偏信,但是自從經歷一次人生大變之後,趙括髮現他似乎變得成熟穩重了很多,決定讓他獨當一面試試。

  “臣遵旨。”魏齊拱手說道。

  “第三件事,標準度量衡已經制作完成。從明年開始向全國推廣,明年一年,留給大家適應,一年之後全國各地統一改用新的度量衡,禁制使用舊的,或是其他各國、小宗的度量衡。”趙括接著說道。….“大王,其他國家的商人呢?”趙牧問道。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商人,只要進入趙國就要按照趙國的標準。”趙括不容置疑的說道。

  雖然剛開始強制實行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甚至影響商稅,但是等到大家習慣之後,必然會感覺到其中的好處。

  天下各國,除了秦國之外,還沒有哪個國家的度量衡能夠做到真正統一的,商品交換的時候難免會有誤差。而秦國又限制商業,對趙國完全造不成任何威脅。

  等到趙國完全統一度量衡,商業將會更加繁榮。

  而且這種制度能夠通過商人反噬其他國家,當邯鄲成為天下商業的中心,當天下商人不得不按照趙國的規矩辦事的時候,這種規矩也會潛移默化的滲透到貴族和百姓之中,讓貴族和百姓不由自主接受趙國的度量衡,接受趙國的商品。

  到時候,趙國再在商品上印一些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趙國文字,這就叫文化輸出。

  歷史上秦國為什麼二世而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吃撐了,雖然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等等,然後遷徙六國富戶入關,將秦國士卒就地安置,想要把六國之民全部變成秦國之民。

  但是打下來的地盤太大了,根本消化不了。

  最後不僅沒有把六國之民變成秦國之民,反而把跟著秦國共赴國難的老秦人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