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花期 作品

第1761章 濱銀鎮鍾縣令大開眼界


  想到朱家有一個在朝中做官,還是勤帝跟前的紅人,濱銀鎮鍾縣令默默在心裡表示:人家這家族,從叔伯到子侄,一個個都是聰明人,慕了慕了。

  因此,由濱銀鎮縣衙牽頭,濱銀鎮的實驗農莊建了起來。以農莊為中心,各個產業鏈也陸陸續續建了起來。

  這一建,濱銀鎮鍾縣令大開眼界。

  他以為,農莊嘛,也就是請幾個人來研究種地就是。

  但人家不一樣,你農莊要種地是不是需要一系列配套設施?

  從施肥到農具生產,再到農學教育、農作物落地,這個延伸出去,涉及到的產業鏈就大了。

  濱銀鎮農肥作坊、濱銀鎮印刷廠、濱銀鎮書局、濱銀鎮農業培訓學校、濱銀鎮農業種子店、濱銀鎮報業、濱銀鎮託兒所、濱銀鎮小學、濱銀鎮“食為天”研究中心……

  “這個食為天研究中心是幹嘛的?瑞南鎮好像沒有。”濱銀鎮鍾縣令看著大寶報過來的名錄單,發現有些類別瑞南鎮好像沒有。

  “當然,每個城鎮都要有每個城鎮的特色,唯有抓住了自己的特色,別人沒有我有,才能長久發展。”

  大寶跟濱銀鎮鍾縣令解釋,這個“食為天”研究中心,其實說白了,就是研究農莊出產落地的。

  什麼意思呢?

  拿紅薯舉例,若是農莊研究出了一種新紅薯,那要怎麼才能快速推廣到農民手裡?

  除了讓農民種,還要教會農民拿著紅薯賺錢。

  “朱家有各種各樣的吃食廠,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紅薯,也能做出很多東西,紅薯粉、紅薯幹、紅薯薯片、紅薯糕、紅薯丸子……”

  “如果只是單純的填飽肚子,那有些太小看紅薯了,也沒辦法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如果老百姓發現種了這種東西,不僅僅有填飽肚子,還能賺錢,吃得更好,他們是不是會更加樂意?”

  “商人發現你這裡有好東西,是不是更樂意到這邊來做生意?那麼濱銀鎮的生意也就盤活了。”

  “商人逐利,那我們就徵稅,需要鼓勵的少徵稅,甚至提供一些福利政策;不能鼓勵,但也不能禁止的,那就徵稅高一些,讓他們心疼,捨不得往裡面投錢,做這個生意的人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