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6:工業互聯網帝國 作品

第五十六章 漢諾威工業品博覽會(1)

  楊墨大手筆包下了主會場最顯眼的展臺,派出足足四個技術團隊和銷售團隊,以及小語種翻譯人員,帶著各種樣機、樣品和宣傳資料奔赴漢諾威!

  四個技術團隊中,除了致遠鋼鐵公司和大青灣機械廠壓縮機和基礎機械事業部之外,人數最多的居然是楊墨臨時組建的致遠技術諮詢服務公司。

  致遠技術諮詢服務公司的宣傳彩頁上,不僅掌握著多個關鍵專利技術,他們主營業務卻是商務貿易洽談,承諾能夠用極低的佣金,為需要採購裝備和零部件的客戶爭取最大的利益。

  這種相當於後世的團購其實並不適用於裝備和零部件的採購貿易,但對於這個時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卻宛如救星一般。

  尤其是對於內地來參加漢諾威工業品博覽會的採購團來說,有決策權的領隊大部分是對技術不太懂的管理幹部,技術骨幹又大多是早年留蘇的大學生擔任,只會俄語和漢語,語言不通連技術圖紙也看不明白,隨從翻譯人員又是對技術一竅不通的文字搬運工,很多時候都是雞同鴨講。

  日企正是抓著這個良機往死裡坑內地採購團,熟悉國情的日企“奸商”,往往只需要三招就能搞定:

  1根據採購額的大小,用外匯或留學名額搞定帶隊的領隊,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即便是相當廉潔的領隊出一趟國,也肩負著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帶貨需求,其中甚至還有一些得罪不起的領導家屬!

  2數量大得驚人的外文技術圖紙,把技術骨幹看的兩眼發直,讓他們越看越迷糊。

  3跟翻譯對話時候儘可能說些他們聽不懂的專業名字,顯得高深莫測,讓他們疲於應對,很難架起技術溝通的橋樑。

  這其實很好理解,就相當於醫生給患者開處方,幾乎都是天書,就是要讓你看不懂,越是看不懂,你越覺得他們厲害!

  這樣大家反正都是雲裡霧裡,本來經費就緊張,歐盟裝備商那裡連去都不敢去了,只能將就採購日企的所謂“廉價裝備”,但等買回去才知道,不僅包含很多可有可無的配套產品,還有天價的安裝費和服務費,缺乏維權意識的企業,反正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錢,就這樣被這群滿臉堆笑、鞠躬哈依的奸商宰了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