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董卓的謀劃

  “第二條路是什麼?”董卓果然來了興致。

  “第二條路便是兵出幷州,打下幽州,收服冀州,拿下整個河北,一代霸業可成!”李儒說得擲地有聲,他覺得董卓應該會感興趣。

  可現在的董卓已經不是以前的董卓了,他有些興趣缺缺的說道:“王弋不好打吧?我們沒機會吧?”

  “主公為何這麼說?”李儒一看不好趕緊解釋道:“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沒打過怎麼會知道打不過?況且我們兵多將廣、糧草足備,打上兩三年都不是什麼問題!拿下幽州和冀州,所有的損失我們都會補回來,甚至能得到更多!那個王弋絕對是個人才,若是能被主公驅策,定然讓主公的勢力一飛沖天。若是不能,殺了他也算是除去一個心頭大患!”

  “那……”董卓沒發現自己掉入了李儒的套裡,有些猶豫的問道:“該如何調兵遣將?誰為先鋒?誰為主帥?誰來策應?誰來督糧?該派多少人馬?從何處出兵?”

  雖然董卓治國不行,但說道打仗那真的是專業對口了。

  李儒聞言露出了笑容,這才對嘛,這才是他應該效忠的主公。

  他的主公可以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這沒什麼關係,他都懂,他都會。

  但主公不能沒有志氣,要打就打最難的,搶最大的。

  不過面對王弋,李儒也不敢掉以輕心。

  沉思良久,一條計策呈現在心頭。

  不得不說,李儒的才華是橫溢的,智謀是高絕的,眼光和戰略也是玄妙的。

  只是他的計策有些糙,這一點他不像賈詡。

  賈詡玩兒的是人心,操縱的都是些細膩的細節。

  李儒的計策卻是選好一個目的,然後不擇手段。

  這麼看來李儒反而像是個西北人,賈詡則像是生在司隸從小接觸官場的官宦子弟。

  “主公,我們可以如此這般……”

  須臾之間,一條能置王弋於死地的計策就在董卓面前展現出來。

  先說出兵方向。李儒打算從晉陽出兵,先打下雁門郡,繼而攻陷代郡,入主幽州。

  是的,他就是想先打幽州。理由也很簡單,王弋剛打下冀州,還要處理黑山黃巾張燕的問題,大部分兵力一定都在冀州。

  再說將領人選。董卓別的不多,能打仗的將領那是真的多,多到用都用不完。

  先鋒的人選定為華雄、李蒙、雷敘,前軍統帥張濟,左軍統帥李傕,右軍統帥郭汜,後軍統帥董旻,中軍主帥則是公孫瓚。

  這個人選李儒是有考量的,華雄、李蒙、雷敘都是比較能打的人,李傕郭汜擅長統帥騎兵,董旻作為董卓的弟弟能起到監視作用,至於公孫瓚嘛……

  公孫瓚師從盧植,是王弋的師兄,對盧植的兵法多少了解一些。最重要的公孫瓚久居幽州,在幽州很有名望,到時候他振臂一呼說不定幽州會紛紛響應。

  援護的任務李儒準備讓呂布擔任,這次出擊也是以呂布奪回雁門郡為藉口的行動。

  這樣既有了出兵理由,又不會損失董卓的聲望。

  最後則是戰略。想要打王弋,首先要做的就是與馬騰議和,將公孫瓚從涼州那些破事兒中抽出來。

  然後則是跟張燕和曹操聯合,讓兩人先給冀州施加壓力,從而給他們攻取幽州創造條件。

  最麻煩的事糧草問題,要麼經過白波黃巾的地盤河東郡和上黨郡直接往北走,這樣的好處是快,能直接送到晉陽。壞處是會被白波黃巾劫。

  另一條線路則是順著黃河走左馮翊到藺縣,再運到晉陽。這樣的好處是雖然同樣會被劫,何進的麻煩比白波黃巾要小很多。壞處則是太慢。

  討論良久最終董卓決定走左馮翊,白波黃巾聽說和長安有些關係,他們註定和長安走不到一起去。

  說幹就幹,董卓這一下子來了精神,命令女婿牛輔將華雄、李傕、郭汜從虎牢關中換回來,派了李肅去和馬騰議和,將鮑信的弟弟鮑韜放回青州,以示誠意,派胡軫前去魏郡聯絡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