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平叛(下)


                 田豫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對治下百姓極好,深受百姓愛戴和周邊胡人的敬仰。

  所以在制定好圍剿策略之後他便帶著人回去了,這兩萬多人不會有任何一個活下來,他不想揹負這件事。

  好吧,開玩笑的。

  田豫回去的理由是他要領兵去駐守昌平,他給孫寧留下了一條活路,不想被沼澤淹死就去烏桓人的地盤。

  劉曄將從襄平出兵兩萬兵分兩路,一路去遼隊支援,一路駐守安市堵截潰軍。

  公孫康被安排在汶縣,擋住孫寧東去的路。

  遼東不像中原,中原總有一些道路供人通行。甚至和益州不一樣,在益州打不過還能躲在山裡。

  遼東非常荒涼,還是個大平原,而且多水多河,這就意味著如果不順著路走,你踏進草墊子後下一步是生是死全憑老天心情。

  最可怕的一點是遼東的荒涼僅僅侷限於人類,平時走在路上都會被猛獸襲擊,更何況進了它們的地盤?

  孫寧似乎有了某種預感,遼隊久攻不下不是個辦法,最好能佔據一座城池據守待援。

  現在擺在孫寧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險瀆,一條是遼陽。

  險瀆雖然名字帶險卻無險可守,遼陽周邊有大河,孫寧認為還有機會。

  不是孫寧不想往東走,只是公孫瓚和公孫家的人不怎麼對付,他擔心公孫家會收拾他。

  然而他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因為他必須做出選擇了。

  一天下午大地的盡頭忽然響起了馬蹄聲,孫寧匆忙之下集結隊伍準備抵抗。

  可惜他沒什麼抵抗的機會,對方也是遼東兵,雙方實力沒有任何區別。

  對方的將領卻不是孫寧能比的,劉曄派出了徐榮。

  徐榮在攻略完冀州後就回了遼東,不過他沒有繼續統帥遼東軍,而是作為王弋的使節去了一趟夫餘。

  一方面是大略瞭解一下風土人情,另一方面是為呂義打掩護,方便他在夫餘建立情報站。

  由於遼東軍很長時間都是被徐榮統帥,孫寧的士卒其實都很懼怕徐榮,根本沒什麼鬥志,很多都就地投降了。

  孫寧見大勢已去,無奈只得帶隊前往遼陽。

  這一路走的非常驚險,徐榮不停的在後面追趕。

  由於遼東所有地圖上幾乎都沒有遼陽,在只知道大概方向的情況下孫寧最終被趕入了田豫設計好的口袋。

  這大概就是將官和將領的區別,順風仗誰都會打,可一遇到逆風孫寧就慌了。

  他現在之所以沒死是以因為劉曄想要抓活的。

  立功是人人都希望的事情,劉曄守著遼東這麼多年心中早就蠢蠢欲動了。

  一肚子壞水兒的劉曄需要孫寧,確切的說是需要孫寧的筆跡。

  在無慮撞了滿頭包,又逃亡了兩天一夜之後,孫寧打算帶人冒險進入荒野。

  此時孫寧身邊只剩下不到五百人了,雖然都是騎兵,可騎兵面對沼澤也沒什麼用。

  只是沒想到他誤打誤撞居然找到了遼陽。

  奈何遼陽的防禦比遼隊還要恐怖,最終孫寧被徐榮活捉在遼陽城下。

  徐榮是個最純粹的將領,他全程參與了計劃制定,很清楚劉曄想要做什麼。

  這位純粹的將領為了能讓孫寧屈服,他當著孫寧的面,將效忠孫寧的手下全部趕入沼澤,並且讓孫寧眼睜睜看他們淹死。

  徐榮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他對敵人非常殘忍,當初要不是趙雲攔著,他在盧奴可能直接就將呂威璜給活煮了。

  而這一次僅僅是個開始,徐榮從某個不知名的張姓名郃的將軍那裡聽說了王弋當初偶遇打劫的事,似乎有了些自己的想法。

  他將孫寧帶回襄平,在俘虜的人中挑出來十個,讓孫寧將他們活活剝了。

  如果孫寧不幹,每剩一個人徐榮就殺十個。

  隨著地三百人倒下,孫寧終於動手了……

  當他將第十個人剝完之後,解脫一般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他沒有死,魂卻已經不在了,猶如行屍走肉一般任人擺佈,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劉曄對徐榮讚不絕口,他覺得徐榮真的是太棒了,他都想不出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