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司隸風雲

  可以說袁紹只用了一招便廢掉了袁術手上的玉璽,而袁術又不能說什麼,因為袁紹同時幫他擺脫了殺害袁隗的罪名。

  這裡面有兩個人必須著重提一下,最開始袁紹搞這個謠言是趨於劣勢的,因為曹操手上有個過於生猛的鍵盤俠——陳琳。

  陳琳當真是文思如尿崩,把袁紹噴的都要找不著北了。

  只差一點,陳琳就能將曹操從這件事中摘出去。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袁術招募了一個人讓局勢開始朝奇怪的方向發展,也不知道是誰的舉薦,大漢最強噴子之一禰衡加入了袁紹的陣營。

  一時間陳琳和禰衡棋逢對手,噴得是互有勝負。

  趁著這個機會袁紹徹底掌握了潁川,潁川士族的加入開始讓天平朝禰衡的方向傾斜,陳琳有些扛不住了。

  就這樣曹操又一次陷入了危局,從譙縣起兵到如今佔據洛陽,曹老闆這一路可謂是一步一個坎,根據地換了又換。

  這次他到底能不能扛住朱儁的進犯還是個未知數,好在現在是冬天,雙方都罷兵休整去了。

  朱儁其實不想休整,他的時間不多,長安也沒有外人想象得那麼好,甚至可以說長安城中兇險萬分。

  這次出兵收復洛陽完全是各方妥協的結果,理由也很簡單,劉辯親政了。

  劉辯親政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與其說親政不如說從何後與張讓的傀儡變成了黨人的傀儡。

  何後終究只是個沒什麼見識的女人,張讓同樣也沒有多少遠見。

  自從當年出了洛陽之後,張讓雖然得到了兵權,但十常侍早已死得七七八八,後宮之中他幾乎沒什麼幫手。

  這些年他全靠著兵權維持著自己的威信,可隨著劉辯的長大越來越不好糊弄,兵權逐漸不在是他的保命牌,反而成了他的催命符。

  當劉辯有一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之後,張讓就知道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宦官的權勢完全來自於君主對其的信任程度,當一個君主不在信任他,宦官們最終的結局只有被無情拋棄。

  於是張讓做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他為了討好劉辯,將一半的兵權交了出去。

  這簡直就是作大死的行為,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兵權是多麼敏感的一種權勢。

  為了取得他人信任,要麼將兵權完全交出去,安心賦閒養老,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態度和顧忌曾經的感情放他一馬。

  要麼就將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憑藉武力威懾逼得對方信任自己,不得不對自己言聽計從。

  交一半是什麼鬼?剩下那一半想幹什麼?留著造反嗎?

  很不幸劉辯就是這麼想的,他收到了這部分兵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削弱張讓。

  劉辯身後肯定有高人指點,他沒有直接削弱張讓的權勢,畢竟還有一部分西園軍在張讓手中,這些人鬧起來也不是一件小事。

  他將兵權交給了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不僅僅是西園軍的兵權,連掌握在黨人手中的南軍兵權也交給了這個人。

  這個人就是朱儁,劉辯親自勸說朱儁重新出仕,並且一上來就委以重任。

  這個結果對於黨人來說自然是千肯萬肯,他們上交兵權的時候都沒有任何猶豫,畢竟他們殺人也不是靠那些士卒的,皇帝重新取得權勢才是這些人想要看到的事情。

  只有劉辯取得了權勢,在黨人看來如眼中釘一般的宦官才能死無葬身之地,他們這些黨人才有出頭的機會。

  也正是由於黨人交權過於痛快,沒怎麼經歷過政治鬥爭的劉辯很輕易的就被黨人控制,對他們言聽計從。

  為了重新拾取劉氏的威信,劉辯命令朱儁收復洛陽。

  但見過大風大浪的朱儁很清楚,這個舉動實在是太危險了,大軍全部出擊稍有不慎自家後院可能就會燃起熊熊烈火。

  奈何劉辯心意已決,根本不停勸說。

  所以現在朱儁只想快,也只能快。

  只要他夠快,就能在張讓和何進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洛陽,讓劉辯重新得到軍隊的保護。

  然而張讓或許沒有反應過來,可是何進真的沒有察覺嗎?

  必然不是,何進可能真的看不清時局,畢竟為了誅殺宦官,他甚至提出了讓年少的郎官進宮伺候自己妹妹這種腦殘的想法。

  可許攸不會反應不過來,畢竟以他的才智這麼簡單的局勢分析起來不要太容易。

  那為什麼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何進卻沒有任何動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