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兩件事情


                 王弋驚愕的發現,他的一些理論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不能接受的,漢代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封閉,相對開放很多。

  真正讓這個時代難以接受的是某些現象,某些凌駕於認知之上的現象。

  王弋想要運用現代知識創造一些東西就必須有一個代理人,一個擁有凌駕於神權之上的代理人。

  百姓們信奉鬼神之說,士族階級則信奉巫蠱,想要找到這個代理人,王弋必須要謹慎再謹慎。

  這種人尋找不如培養,直接培養不如間接培養。

  有能力的人該用就要用,王弋覺得是時候去遼隊見一見諸葛亮的未婚妻了。

  其實王弋知道不少在三國時期擅長物理的人,比如馬鈞,比如楊泉,再比如陸遜的那幾個親戚。

  可是現在馬鈞有大用,其他那幾個生沒生出來都是個問題,王弋不可能找得到。

  而且這次他去遼隊點撥黃月英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為了去泉州和高顯。

  在此之前王弋還有兩件事需要定下來,趁著這次廷議一起議一議。

  第一件事就是王弋打算開發浚儀和邯鄲的事情,王弋為了帶動河北的經濟發展,鼓勵百姓嘗試經商,早早就將風放了出去。

  雖然規劃需要時間,但百姓同樣需要時間準備。

  王弋想著自己改建的快一些,百姓剛好可以和世家一同獲得第一批利潤。

  然而讓王弋和群臣擔憂的事情並沒有出現,世家還算好說,該準備的、能準備的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可百姓的反響卻非常平淡,甚至有些厭惡。

  特別是邯鄲,反響尤為激烈。邯鄲的縣令甚至上書希望王弋不要以商業的模式開發邯鄲,他上的可不是奏疏,而是萬民書,當真有數萬百姓聯合簽名,那各種各樣的爛字可是做不得假的。

  王弋將調查的密報說了出來,群臣一時間也陷入了探討。

  這一次王弋開放的商業城市非常多,足足有三個。範圍也非常廣,周邊數座城池都要圍繞中心的一座進行開發,其中的利益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面對這種體量的利益,哪怕世家全部聯合起來也吃不下,況且他們同樣需要下游商戶完整商業體系。

  就連田豐也很是頭疼,商業確實是末業,可是商業來錢快,接管了財政之後田豐才明白整個河北到底有多花錢,王弋為什麼打著打著就沒錢沒糧了。

  王弋的軍隊精銳嗎?那必然是精銳。

  別的不說,單說最初組建的那支以幽州人為主的軍隊,從王芬到最近的袁紹,他們都是絕對的主力。

  這支絕對的主力沒擴軍不說,幾場大戰下來,減員還不到一半。

  這支軍隊就是全天下諸侯夢寐以求的軍隊了,古往今來田豐都沒聽說過有這樣的軍隊。

  可是這支軍隊的日常開銷是多少呢?

  整個河北財政的十分之一!

  是的,即便不打仗,平日裡的開銷就有這麼多。

  其中包括了軍餉、後勤採買、裝備養護、家屬福利、陣亡撫卹等等……

  不多?這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上到刺史,下到吏員,各級官員要不要發俸祿?

  開墾荒地官府要不要出政策支持?

  新地耕作要不要出糧種?耕牛?農具?

  要不要興建水利,改善耕種環境?

  要不要建設一些便民的設施?

  要知道王弋從來沒有徵過一次徭役,所有的勞動他都是要花錢的!

  要不然哪來的王弋缺糧後百姓自發送糧?

  現在是亂世,民心是那麼好獲得的嗎?還不是靠官府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喂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願意死心塌地跟著王弋,如今河北有盛世之影,只要按照王弋現在的計劃一步步走下去,平定天下後休養生息幾年,就是一個完美的盛世!

  在有這樣的戰略眼光的前提下,王弋所有的小毛病都是可以克服的,也是他們願意規勸的。

  所以田豐對此尤為焦急,他直接提出:“主公,官府這裡是不是應該再出臺些惠民政策?以利益吸引百姓加入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