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分兵


                 “主公,有時候自己承認錯誤要比被其他人戳穿更好……

  主公,三皇五帝亦有不德之舉;商湯、文王並非完美之人……

  主公,只有我們自己掌握書寫歷史的權力,才能寫出我們想要的歷史……

  主公……”

  諸葛瑾等人的話一遍遍在袁譚腦海中閃過,他依舊有些拿不定主意。

  接回來的那是他的父親,不是路人甲乙丙丁。

  袁紹死後袁譚不難過嗎?他從未向世人表述過什麼,就像死的是一個陌生人一樣。

  然而又有誰知道,在無人的時候,他也曾偷偷哭泣?

  所有人都以為正是由於他不受待見,根本無所謂父親的生死。

  恰恰相反!

  沒有人比他更渴望父愛,他甚至渴望到了有些畸形、有些變態。

  他覺得父親的責罵也是一種愛,如果不是張紘的出現,袁譚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整日惹是生非的紈絝子弟,為的,就是父親那一句責罵。

  那樣至少還能證明父親還在乎他,不是嗎?

  但是現在,父親已經死了。

  袁譚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可是這一天來得太早了,他還沒有準備好。

  而且他還有徐州那一大家子要養活,幾百萬的百姓張著嘴等他餵飯,這裡還是父親的基業,他能怎麼辦?

  什麼也不辦!他只能什麼也不辦……

  可是不辦也要辦了,他不能真的將父親的屍骨送到曹操那裡,不能真的看著自己的父親沒個棲身之地。

  提筆落墨,數百字寫成《罪譚賦》。

  袁譚將文章交給陳矯,讓陳矯找一個厲害的石匠鐫刻出來,日後放在父親的陵墓邊上,提醒著他自己曾犯下的罪過。

  這篇文章陳矯看了,寫的並不通順。但是他改不了,裡面的情真意切是他難以理解的。

  陳矯其實有些不理解,同樣是養兒子,為什麼三個兒子能被袁紹養得差距那麼大?

  老子死了,老大不聞不問卻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老二視若無睹卻從不逾越,老三哭天愴地卻沒有作為。

  陳矯其實誤會了,這三個人如果真論孝順的話,還得是老二袁熙,他確實沒有埋葬自己的父親,那是因為他在給袁紹修陵墓,修帝王的陵墓。

  可惜老子的陵墓還沒來得及修,兒子也沒了。

  袁紹屍骨的問題算是告一段落,袁譚採納了諸葛瑾的計策。

  如今另一個問題擺在袁譚眼前,那就是豫州的歸屬。

  關於豫州的問題,胡綜講得很清楚,張紘也寫得很明白。

  張紘是不建議現在攻打豫州的,如今沒了徐州這個後方陣地,豫州四面環敵,不是一個能成事的地方。

  呂布既然佔據了豫州,如果不想死,那就必然會打出去。可是周圍那一圈人,劉表、袁譚、王弋、曹操,他哪個也打不過,最終只能狗急跳牆拼死一搏。到時候就是袁譚收復豫州的好時機,幾乎不會費什麼力氣。

  袁譚和幾個幕僚都比較同意這個戰略,別看他們年輕,可胡綜所說的那個高人他們還真想會一會,畢竟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要有衝勁兒,年輕必須張狂!

  要是這幾位知道差點坑死袁譚的彭城戰略就是出自賈詡的手筆,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信心會一會那個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