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疲於奔命


                 三路軍中袁譚的進度反而是最慢的。

  他出兵的速度倒是很快,呂蒙出發的當天他就一同出兵了,只留下一些文臣負責治理丹徒。

  成果也是有的,第三天他便打下了曲阿,看似一路高歌、勢不可擋的樣子。

  然而他也就開心到這裡了,毗陵是他根本無法攻陷的城池。

  朱桓來防守都是次要的,朱桓沒來的時候他也不行。

  毗陵三面都是沼澤爛泥地,沒有本地人指引,誰也過不去。

  袁譚就是再多的兵馬也只能攻打一個方向,就是他面對的北城,可是那個方向已經被人加固了無數代,光城門就有四道,根本不給他機會。

  大型攻城器械更是想都不要想,這裡河流密佈,平時百姓們走的橋器械根本過不來,難道為了打一座城,要讓他修二三十道結實的橋樑嗎?

  現場搓也不行,袁譚真要當場讓人打造,城內朱桓的兩萬守軍就要和他說道說道了……

  這就是他面臨的窘境之一,他還有個更大的麻煩,就是袁術根本沒讓分兵。

  除非朱桓自己願意,否則所有的計劃一大半都是白忙活。

  人家袁術可是吃過見過的,區區張承呂蒙算得了什麼?

  打仗他可能真的不行,但是論見世面,袁術根本不慫。

  袁術甚至派人給他們放話,自己就在城內,都不帶跑的,有種就來攻城。

  攻城是肯定不能攻的,像吳縣這樣的大城,將奇襲部隊全部填進去,能不能造成有效損傷都是個問題。

  可是面對囂張的袁術又不能不做出反擊,呂蒙和張承等人湊到一起商量了一下,決定水陸並進,先噁心一下袁術再說。

  呂蒙和呂範在震澤中逛了將近一個月,收繳了湖周圍所有百姓的船隻之後,終於找到了那支水軍。

  雙方大戰一場,袁術的水軍敗逃,消失在了茫茫大湖之中。

  與此同時,張承開始襲擾周邊的村落,有意識的將周圍的百姓都往吳縣方向驅趕。

  效果立竿見影,吳縣開始接收難民,並且派出士兵保護難民進城的隊伍。

  蔣欽試了一下,可以確定是打不過的,士卒的戰鬥水平相差太大,也就絕了混進城的想法。

  但是這僅僅是加重了吳縣的負擔,前線也是要進行壓制的。

  呂蒙開始襲擾無錫,阻斷吳縣向前線運送補給的道路。

  袁譚也在毗陵的東面建造了一座營寨,往裡面足足塞了一萬兵馬,時不時進攻一下毗陵的補給路線。

  這樣一來,水陸兩個途徑都很難獲得補給,毗陵在戰略意義上被包圍成了一座孤城。

  朱桓坐不住了,地形險要就意味著自給自足困難,毗陵嚴重依賴外部補給。

  而且他還不能退守無錫,退了,袁譚就能跳過無錫,直接攻打吳縣。

  呂蒙那支水軍也不是隻攻打無錫,他哪裡都會摸一下,摸完就走,主打一個賤賤的。

  震澤周圍的求援信像雪花一樣飄到吳縣和毗陵,袁術還能讓臣子篩選進行選擇閱讀,朱桓就必須一封封都看,還要做出相應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