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開局撕毀回城調令 作品

第1334章 :紛紛上馬的項目!

  之後升級的殲10c,則是全部換裝了更為先進的jkl-24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不過現在可是79年,這個時候研製出無源相控陣雷達,那絕對是王炸。

  關於無源相控陣雷達這個項目,周揚準備讓郭亞民來主持,儘管自家老師的年齡已經大了,但是老頭兒只要不吃豬頭肉的情況下,身體還是沒問題的。

  最重要的是,在研究院所有的科研人員中,只有自家老師最理解他,與他配合的最默契。

  很多設計方案別的科研人員看了首先想到的是困難,而郭老看了之後卻先想到如何實現,這就是差距。

  但很可惜,他現在人在空六院,所以周揚決定先讓陳山河主持前期的工作,等預警機項目結束之後,再由郭亞民接手後續的研究。

  除此之外,雷達研究所這邊還有一個項目要上馬,即給051驅逐艦研製對空警戒雷達。

  對於這個項目,周揚也是非常重視的,如果說三代機是空軍的未來的話,那麼051鉅艦項目則是海軍的執念。

  客觀地說,在周揚看來,現在的051就算是安裝了先進的雷達和電子設備,但整體並不先進。

  畢竟這款戰艦底子就不咋樣,延續了毛熊聯盟科特林級驅逐艦的大長寬比船體設計特點,導致艦體細長而狹窄,空間嚴重不足。

  不但限制了武器系統的選擇,還導致人員居住環境極差,再加上研發週期太長,服役即落後,因此搞了個“全蒸七子”就沒有再建造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那已經是我們目前能做到的最好水平。

  同時為了完成電子設備的開發,全國十幾個研究所和工廠一步一個腳印,在技術儲備非常差的情況下終於走完全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也就是從051開始,我國才擁有了完整的艦艇研製和生產體系,有幸成為這個國家工程中重要的一環,周揚也感覺非常的榮幸。

  因此,他任命牛偉彤為對空警戒雷達的總負責人,閆海生為協助研究。

  同時,為了能給這款雷達創造一個合適的測試基地,周揚還調了一個工兵連,前往雲山縣東南方向的察爾湖,建造測試地方,並打造一艘大型木殼船,用以模擬海軍艦艇!

  在各科室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第十八研究院這個龐然大物終於高速運轉了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