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 作品

第961章隱藏在海面下的冰山

    以索馬里商幫為首的資本成立索馬里銀行,興業銀業,並且在北美地區併購多家銀行,積極插手北美重建工作,參與北方聯邦建設,從中覓得大量商機。

    但這和帝國本土的雄厚資本相比較,這隻能屬於小打小鬧。

    米國負擔賠償的戰爭賠款共計68億美元,利息4.2%,分為20年清償,連本帶息總計96.68億美元,每年需要支付4.839億美元,其中獨屬於大洋帝國的賠款就有3.6億美元。

    《廣州條約》規定由米國海關稅收做抵押,大洋帝國以匯通銀行,香格里拉銀行,富國銀行,匯源銀行這四大國際性銀行,再加上皇家昆士蘭銀行,皇家紅河谷銀行以及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巴林銀行,共計八大銀行組成貸款銀團,負責向米國輸送資金用於戰爭賠償,且在海關稅收中回收貸款資金。

    米國海關稅資金不進入米國聯邦儲備銀行和財政部,而是進行“戰爭善後銀團”帳戶,由銀行直接向各國撥付。

    從嚴格意義上說

    米國在償還完全部戰爭貸款之前,並非是完全正常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國家主權象徵之一的海關稅收掌控在以大洋帝國為首的盟國手中,財政收入的相當大一部分直接被國外銀行划走。

    戰爭賠償總計68億美元,連本帶息20年共需償還96.68億美元,這其中的28.68億美元都是利息,由上述八大銀行分享,大洋帝國的資本無疑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英資銀行之所以能夠參與進來,與英國全球霸主地位密不可分。。

    至於其他國家的銀行只能望梅止渴,無緣分享這塊大蛋糕。

    大洋帝國的六大銀行具有很深的背景,以皇家和貴族及大資本家為主,尤其是皇家昆士蘭銀行和皇家紅河谷銀行,頭戴著皇家的名頭,皇室資本佔據7成以上,擁有完全的控股權。

    英資銀行同樣如此,皇家蘇格蘭銀行就不用說了,位列英鎊的七大發鈔行之一,誕生於18世紀早期的巴林銀行更是歷史悠久。

    1803年,剛剛誕生的米國從法國手中購買中南部的聖路易斯安納地區時,所有資金就出自巴林銀行。由此可見其實力雄厚,非同一般。

    僅米國戰爭賠償這一單,就可以讓八大銀行吃的肚皮滾圓。

    大洋帝國在“羊毛戰爭”中一下子抓住了兩隻大肥羊,阿根廷的戰爭賠款由太平洋同盟各國分享,美國的戰爭賠款由太平洋同盟及歐洲各國的盟國分享,大洋帝國無可置疑的都佔據絕對多數,是事實上最大的獲益者。

    這讓世界列強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都投向了南北美洲,尤其以扶桑速度最快,已經開始了政府動員的有組織移民團,目標是拓殖新墨西哥地區。

    而大洋帝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則不約而同的加大了向北美的移民力度,演繹成為戰後的北美移民潮。

    1911年2月27日

    由大洋帝國和米國派員參與,各盟國監督組成的“戰後賠償清算委員會”,在歷經半年多的爭吵和大量複雜而繁瑣統計之後,依據《廣州條約》第5條之規定,統計出了戰爭中受損的華人財產,總額為3.7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