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3444【復辟新政】

相比起來,清朝皇宮中太監最多不過三千,宮女數量不過五百,單是人數就少了一大截兒。

因此清朝康熙年間,力行節儉,宮中一年開銷僅二十餘萬兩。相比起來,如今明朝宮中每月開銷,都不只這個數。這也導致宮中開銷極大,以至於國庫常年赤字。

所以項南不得不往外趕人,太監給予遣散費,准許自謀生路。超過二十五歲的宮女,准許出宮嫁人。

一方面,裁減不必要的開銷,比如皇上、嬪妃們的膳食、衣料、香料、佩飾、頭面等都予以裁減。

明朝皇帝大多生活奢華,即便是節儉如朱元璋,早飯都要有十二道菜,諸如羊肉炒、煎爛拖齏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坢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等。

午飯有二十四道菜,如胡椒醋鮮蝦、燒鵝、焚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麵觔、羊肉水晶角兒、絲鵝粉湯、三鮮湯、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等。

相比起來,康熙皇帝就要節儉得多,一頓飯只吃一個菜,每食僅一味,如食雞則雞,食羊則羊,不食兼昧,餘以賞人。

在他的大力推行節儉之下,宮中的用度果然少了一大半。原本一年就要兩百萬兩白銀,經過一番節儉之後,每年的用度已經壓到了八十萬兩。

項南準備再狠抓一下宮中的蠹蟲,爭取壓縮到每年五十萬兩左右。

另外,就是設立南書房,對自己的兒子們進行嚴格教育。

明朝對皇帝的教育並不得法,因為明朝採用的是立嫡立長的制度。

哪怕朱棣那麼願意讓二兒子朱高煦接位,但是礙於祖宗禮法和大臣們的勸諫,都不得不選了長子朱高熾。

哪怕萬曆皇帝那麼喜歡福王朱常洵,為此跟內閣吵了十餘年,最後還是抵不過內閣的壓力,被迫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因此只有太子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而對其他皇子都不怎麼管束。也因此,明朝才出了那麼多的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