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道長 作品

第1575章、礦爐縣方老爺高中!

    方小悅看了這道題,也感覺略微有些難。

    殿試與會試的考試模式完全不同。

    殿試乃是由皇帝陛下親自主持策士。

    說白了,所出之題就是考察貢士在國家大政方針上的水平。

    要說眼前這道題,別說貢士了,就算是舉人,秀才,或多或少都能夠答出一些來。

    譬如什麼吏治混亂,什麼官場黨爭頻發,什麼文武不和,苛政如虎甚至於土地兼併,北方草原諸國虎視眈眈等等都可以拿來當成這道題的答桉。

    但問題是像這樣的策論,你一旦答出來之後,就等於是你的施政綱領。

    說白了,就好似方小悅原世界裡那些議員的政治光譜一樣。

    這玩意是不能隨便改變的。

    譬如你寫了吏治混亂,那麼你以後肯定就得和吏治開戰,梳理混亂的吏治,從而與天下的惡吏、貪吏、劣吏為敵。

    你如果寫了文武不和,就必然要去調解這種不和。

    寫了土地兼併,你就得去限制大地主集團等等。

    總之,這就等於提前給自己準備一幫政敵。

    當然,你當官之後,也可以不按照自己寫的策論來,但那樣的話,就會被人批評沒有風骨什麼的,在文人裡的名聲就臭了。

    就好似百年之前,某位閣老就以廉潔奉公而聞名於世,只可惜在某位大太監崛起之後,這位閣老隨即就拜在了大太監門下,成為了對方在前朝的政治盟友。

    因而其也被文官們唾棄為閹黨。

    等到那個大太監被新任皇帝趕下臺之後,那位閣老也就成為了典型的文官敗類,被世人所罵為閹狗,從而身後名不保。

    殿試開始沒一刻鐘時間,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陛下就感覺不耐煩了,起身擺駕離開,將殿試的事情丟給了幾位副考官。

    皇帝陛下乃是主考官,那麼這些副考官的身份也是相當駭人的。

    其中有主持前朝大事的首輔與他的三位小夥伴,以及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人。

    隨著皇帝陛下一走,一干官員就變得輕鬆了很多。

    畢竟皇帝在這裡的時候,他們是不能過於放鬆的,否則就是御前失禮。

    而皇帝一走,他們就可以坐在那裡喝喝茶,休息一下老胳膊老腿。

    至於下面的貢生,見皇帝走了,一個個也放鬆了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其中不少人坐在那裡依然是焦躁不安。

    實際上就連方小悅都有點頭痛。

    在尋思良久之後,他還是落筆了。

    不過他寫的策論則是以勸農為主,開篇就指明國之隱患為糧食產量與人口日益增長的矛盾。

    方小悅接下來,沒有去說什麼田地兼併,而是闡述了農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乃至於建議加強對新品種糧食的推廣種植等等。

    就策論格式而言,方小悅很完美的做到了,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最後將大澤國兩百多年的繁榮歸根於歷代皇帝堅持農業為重的政策。

    當然,方小悅也不敢完全肯定自己的策論會被皇帝陛下看上,不過以他四書文20級的水平,將這篇文章寫得花容錦繡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雖說殿試一共也就只給了半天的時間,但對於那些貢士而言,倒也是綽綽有餘了。

    畢竟任何一位過了會試的貢士,在殿試時的難點都只是如何確定自己的策論方向,只要確定了,寫出一篇文章並不是什麼問題。

    因而即便一些貢士前面好似猴子一樣抓撓,但他們看到時間不夠之後,寫起來還是很快的。

    最終所有貢士都在時間結束之前完成了自己的策論。

    等到小太監們上來收卷之後,貢士們朝著沒人的龍椅齊齊一拜,然後排隊離開負屓宮,按照原路離開皇宮。

    而首輔等人則開始翻看收上來的試卷,並將自己看好的試卷挑出,放在一旁。

    對於這些官員來說,他們看好的試卷無疑就是與自己施政綱領一樣或者相近的。

    很快,十五張試卷就被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