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死明志

    “楊殊,人固有一死,你想死,我不攔你,這是你的選擇,”蕭權盯著他:“可人生於世上,本來就是千錘百煉,痛苦萬千。”

    “天地造化,你來到這個世上,是你在過去萬萬年和未來萬萬年,唯一一次來到人世的機會。”

    “你要這麼放棄的話,無所謂。”蕭權拍了拍衣服上的水:“反正你死了,於這萬萬年的天地來說,不過是一隻螻蟻,無足掛齒。”

    楊殊一愣,他以為蕭權會安慰他,殊不知,蕭權嘴裡的話,竟然這麼無情而直白。

    “這世上哪一個人死了,地球都會運轉,”蕭權深深地凝視著他:“你死後,很多人將你當做一時的話題,會來議論你,惋惜你,哀嘆。”

    “可不到十天,對,連十天都不用,那些人就會忘了你,因為你只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

    愣完之後的楊殊,一呆,談資這兩個字,徹底刺了一下他的心。

    他呆呆地看著蕭權,明明蕭權才第一次見他,卻似乎一眼就看透了他內心的想法。

    句句到肉。

    句句戳心。

    倒不是蕭權瞭解楊殊,他作為博物院管理員,對古人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還是有幾分研究的,雖然不深,卻也夠用了。

    古人有以死明志以死明志、以死進諫、以死銘貞這種做法。

    想表達什麼志向,死一死。

    想勸誡帝王,死一死。

    想表達自己對丈夫的忠貞,死一死。

    總之,不少古人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

    這在古代就是叫做捨生取義,舍自己一次命,以來警醒世人。

    在華夏,以死明志的人也有,但和古人的情況大不一樣。

    華夏多為戰爭、改革期間,那些人以死明志,的確振奮世人,比如戊戌變法的譚嗣同。

    楊殊選擇自盡,蕭權大概能猜到是什麼原因。

    楊殊是不滿。

    不滿什麼呢?

    楊殊辛辛苦苦唸書,勤勤懇懇做人,卻被一個牧雲印差點壓死。

    楊殊絕望了。

    他一定覺得,無論以後多努力、多奮進、有多高的社會地位,自己卻指不定哪一天會死在文印之下。

    這是大魏文人的宿命。

    是文人無法逃脫的命中註定。

    於是,他不滿,他要跳井,他要以死明志,他要告訴世人他遭遇的不公。

    他要世人為他扼腕嘆息。

    他要世人知道他有多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