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 作品

第1863章 尼瑪言之有理,這可真大啊……(求訂閱求票票)

    而且據傳來的消息,漢唐商行還有一批《洛陽牡丹亭記》運往江南銷售。

    那麼,說十萬冊,絕對不是虛數,這還不算那些《洛陽牡丹雅集》,這玩意在長安也有大數目在銷售。

    之前為了跟程三郎他們所辦的《長安旬報》針鋒相對,搞出了一份《長安文集》。

    但是每印一期,他們都可以說是在貼本在銷售,至今那玩意,仍舊是一干世家在往裡邊砸錢。

    印數現如今都一直維持在一萬份上下,一月三期,每個月就是三萬份,光是往裡邊砸進去的財帛,都有一千多貫。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只不過世家大族為了支撐臉面,只能繼續撐著。

    可是那《長安旬報》的印刷數量,相比他們足足翻了數倍。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晉陽書坊,必定掌握著一種,令我等不知曉的印刷之術。”

    “不然怎麼可能如此?”

    鄭侍郎作為滎陽鄭氏中的精英,很清楚,世家大族,能夠在士子圈中,掌握話語權。

    就在於他們掌握著書籍資源,而他們之所以在出現印刷術之後,第一時間,搶佔印刷市場。

    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霸佔住這個行業,讓那些本以為有了機會可以有渠道讀到書的那些寒門士子,設下了一道門坎。

    這些印刷書坊,所印刷的,也就頂多是一些常見的讀書,而且價格當然不低。

    而且他們還大量投朝廷和世人之所好,大量的印刷佛、道的典籍。

    那些玩意你讀得再多有個毛線用,科舉又不考這些東西,只會把那些識字之人的三觀給歪到了宗教上。

    真正對於讀書人有大用的那些大部頭書籍,呵呵……抱歉,不能印刷。

    或者說各家書坊都很有默契地以那些書籍字數太多,印刷工序過於漫長而複雜而拒絕把那玩意搬上貨櫃。

    這讓那些寒門子弟,只能通過借閱,抄錄等各種操作,來汲取知識。

    但這些操作,少部份,興許可以依靠臉面和情誼搞到,但更多的則是需要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