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甲 作品

第三十章

 看到此處,十一搖搖頭,同時對身旁的典韋說道:“典大哥,此戰如何?可有看出什麼門道?”

 典韋也搖搖頭,說道:“不瞞兄弟,我不太懂兵法,只是這一戰,若不是那‘董’姓戰將及時出現,這一戰,恐怕就是張梁勝了。”

 十一笑道:“典大哥說的不錯,正當如此,這便是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勝負往往就在一刻間,兩軍交戰,正所謂‘以正和,以奇勝’,這一戰,可謂是正軍相合,奇兵頻出,這兩方軍中定皆有高人指揮佈局,當真是精彩。”

 典韋驚訝的說道:“原來十一兄弟還懂兵法,恕愚兄愚鈍,兄弟趕緊跟愚兄講講,這‘以正和,以奇勝’是什麼意思?什麼正軍?什麼奇兵?從哪裡看出來的?”

 十一看看典韋一臉期待的摸樣,疑問道:“怎麼,典大哥想學兵法?”

 典韋嚴肅的說道:“兄弟說哪裡話,愚兄雖是一屆武夫,卻也心懷大志,人活一世,當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以前只是沒有人跟我講兵法罷了,並不是我不想學,只是沒處可學而已。”

 十一心中有意拉攏典韋,此時當然也不會吝嗇,笑道:“既然典大哥對兵法有興趣,十一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日,我便以眼前這一戰給典大哥做個範例講一下。”

 “所謂正、奇之兵,‘兵法’有云:以進兵為正,以卻兵為奇。兩軍相交,‘以正和’,就是說,兩軍對立,各自整頓兵陣,兵陣分前軍、中軍、後軍,前軍率先交鋒殺敵,因此也叫‘先鋒軍’,中軍居中調度,後軍戒備機動。

 待兩軍各自準備完成,便可以鳴鼓進攻了,兩軍分別前進進攻,這便是‘以正和’。

 在上古時期,那時人們作戰是非常講究禮儀的,而兩軍交戰,往往採取的作戰方式便是‘以正和’,隨著後來,計謀運用到兩軍作戰當中,當兩軍開始交戰,誰有奇兵突現,往往便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於是預設奇兵便成了決定戰爭勝利與否的關鍵,這便是‘以奇勝’。

 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在實際的戰爭中,正軍和奇兵往往是模糊的,正所謂‘正中有奇,奇中有正’,便是這個道理。

 這一戰,兩軍分別擺陣交鋒,可以說是‘以正和’,兩軍分別以正軍交鋒,正軍交鋒時,張梁所率領的黃巾軍明顯落了下風,於是張梁調整策略,以兩側騎兵做為‘奇兵’,橫叉朝廷軍中軍,又以前步卒,後弓兵對朝廷軍團前軍壓制,緩步推進,一舉扭轉戰局,佔了上風,這便是騎兵、弓手作為‘奇兵’的戰果,而這隻‘奇兵’是從正軍中抽調出來的,因此也叫‘正中有奇’。

 當朝廷軍團處於下風之時,又祭出自己早已埋伏好的一支‘奇兵’部隊,攻擊張梁後方,導致張梁前後受敵,首尾不能相顧,有利局勢迅速轉下,而張梁沒有了後續手段,敗局便成了不可扭轉之勢,於是,那黑塔戰將帶領的這隊‘奇兵’,便成了決定這場戰鬥勝負的關鍵,這便是‘以奇勝’。

 張梁敗退之後往山林處轉移,兵法有云‘窮寇莫追’,那黑塔戰將,不顧鳴金收兵將令,徒自追殺,反而使自己又中了張梁埋伏,此時張梁的正軍又變為‘奇兵’,所謂‘以利誘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便是說的這個,朝廷這支‘奇兵’此時恐怕損失慘重。

 此戰雖然張梁敗了,但是朝廷恐怕也沒有撈到多少好處,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大好的勝局被這黑塔戰將損失一半。

 不過此戰,這兩軍軍中的軍師參謀當真是深得兵法要義,難得啊難得!”

 【注:此處的正、奇辯證,出自兵書‘唐李問對’,即唐太宗李世民跟戰神李靖之間的問答,這裡稍作簡化,便於閱讀,其中真正奧妙,建議去讀原著,這裡不多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