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本承寺之戰

 見他心意已決,內藤勝高便不再規勸,也率領眾人整軍備戰。武田信孝則換上剛脫下不久的甲冑,以及他那標誌性的明黃色陣羽織,在其餘軍士的簇擁下走出大殿。

 本承寺,位於後瀨山東北麓的一座法華宗寺廟,位於發心寺與武田氏館的中間位置,這裡一旦被佔,武田氏館將無險可守。

 慄屋元隆等人當然知道此地的重要性,得之信重率軍突破發心寺後,立即派遣騎兵前去奪取此地,沒成想,還是被快人一步的山縣盛信搶先佔據。

 慄屋騎兵見狀只好折返,途中卻遇到了急行軍趕來的叛軍主力,兩軍便合流成一路,在本承寺西郊,沿著丹后街道擺出了鋒矢陣。

 所謂鋒矢陣,就是全軍形成箭狀,總大將或者陣代率領馬廻位於最前面,適合主將戰鬥力高或者繼續身先士卒鼓舞士氣的情況,由於最前面的部隊是精銳且非常密集,所以是典型的突擊陣形。

 此役,武田信孝以慄屋元隆為陣代,自己則龜縮在大軍之後。前者之所以擺出突擊而非防守陣型,一方面是鼓舞士氣,另一方面則是想以騎兵為先陣打信重一個措手不及,畢竟在沒摸清楚對方有多少兵馬的情況下,主動進攻比被動防禦更為靈活。

 臨近中午,信重率領的主力部隊也趕到了本承寺,他以熊谷元直和山縣盛信分率騎兵領銜左、右翼,自己坐鎮中軍,組成鶴翼陣。

 清楚叛軍兵力配備的信重,在與熊谷元直等人商議後,決定以此陣型迎戰,目的是憑藉騎兵的速度優勢,率先擊潰對方相對薄弱的側翼,進而對慄屋元隆率領的主力前鋒,以及武田信孝坐鎮的中軍分割包圍,逐個擊破。

 本承寺外,白茫茫的雪地中,兩支大軍的“四割菱”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戰鼓擂動、呼號震天,若狹武田氏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內戰就此爆發。

 雖說,信重一方經過急行軍和發心寺一戰略顯疲憊,但經歷了後瀨山城強攻戰的武田信孝方情況更是糟糕,表面上尚存九百軍勢,可除去傷兵和逃兵,最多不過八百人。

 一千二對八百,雖說擁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但信重不敢掉以輕心,幾次三番派遣使番前去查探敵情,確認穩妥後,才命人吹響法螺號,敲響陣太鼓,大軍依託現有陣型首先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