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熊 作品

第58章 風波再起(再求追讀!)

 敦賀總石高兩萬一千石,信重封賞的有功之臣佔據了一萬七千石,投降信重的敦賀國人,如堂山城城主宮保長實、御庵山城城主鳥羽信庭等保留三千石,剩餘的兩千石和敦賀港則納入信重直領,由平井利政擔任敦賀代官進行管理。

 由於收繳了慄屋元隆、內藤勝高等反叛家臣的知行地,加之武田氏宗家的直領、宮川武田氏的知行地,以及霞美城周邊的領地,信重手中實際握有的領地石高達到了五萬八千石,約佔若狹總石高的七成,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

 若狹剩餘的兩萬七千石領地,主要掌握在大飯郡的逸見昌經、三方郡的熊谷勝直,以及本鄉、大草等奉公眾,松宮、香川等少數國人手中。

 此外,這次評定上,信重還宣佈對家中的評議制度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原來的“重臣合議制”,是大名久居京都、無暇管理領內事務的產物,造成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長期不在國的大名,在國內並沒有威信,而長期代替大名處理國中政務的重臣則是威望和勢力與日俱增,因此,一旦大名將重心轉移回國內,必然觸動重臣的利益,矛盾便由此激發。

 這其中,有的大名能成功壓制家臣,維持領內穩定,如大內氏、今川氏;但更多的則是在“下克上”的浪潮中敗下陣來,如斯波、上杉、土岐等;而若狹武田氏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保持守護之名,卻無足夠的能力統御家臣,眼睜睜看著家臣做大、反叛,而無法採用強硬手段進行鎮壓,久而久之,威信蕩然無存。

 信重繼任家督之前,以“武田四天王”為首的“重臣合議制”掌握著若狹的局勢,武田元信、武田元光、武田信豐祖孫三代都因能力和實力有限,未能扭轉這種局面。

 如今,信重掌握了若狹七成的土地,親手提拔的家臣更是掌握了整個敦賀郡,此時的若狹武田氏今非昔比,實力和威望都足以碾壓家臣和國人,這時候進行改革也算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