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12 章



劉據再次委屈巴巴:“父皇,我還一次都沒見過呢,好想去一回。”




劉徹冷呵:“就一回?”




你剛剛可說的是“時常”,擱這跟朕打馬虎眼呢。




被戳穿心思,劉據不說話了,垂頭喪氣,沒精打采,可憐得不得了。




劉徹嘴角抽了抽,終是輕嘆:“答應你便是,何必做這番姿態,趕緊給朕收起來。”




劉據一秒變臉,跳起來歡呼:“好嘞!父皇千秋萬歲!”




劉徹:……讓你收起來,你也不必收這麼快吧。呵呵。




雖然面上嫌棄地翻白眼,可看到兒子雀躍的模樣,內心仍舊生出幾分喜悅之情,眼角眉梢不自覺浮上笑意。




待劉據告退,劉徹將桌案上的指南魚指南羅盤收起來,忽然動作一頓,看著手邊的這兩樣東西神色怔怔。




若說孔明燈是誤打誤撞,暗語密碼本是靈光一閃,那現在這兩樣呢?要說是因為聰明,可這會不會太聰明瞭點?




世上並非沒有天才神童,他也並非覺得自家兒子不會是這個天才神童。神童既能是他人,為何不能是他劉徹的兒子?




問題是以往並沒見據兒對匠藝之道有何興趣與天賦,怎麼突然就這般熟知且想法頻出了呢?




劉徹蹙起眉頭,心中疑雲升起。




一旦動念自然便發現了許多以往忽視掉的細節,這才察覺兒子最近確實不太一樣。但他又十分篤定劉據還是原來的劉據,是他的兒子,如假包換。




其一劉據生活在他眼皮子底下,他自負無人能調包頂替,也全然沒有這樣的機會與可能;




其二劉據的性格習慣、飲食喜好,以及與他與衛子夫等人的相處模式都一如往常。




這點是旁人無法做到的,即便對方擁有據兒全部的記憶,對他們的過去了如指掌,也不可能毫無破綻。尤其是他們父子相處的種種微小細節,與彼此給予對方的感覺。




所以據兒始終是據兒,可據兒身上又確實有不尋常之處,為什麼呢?




莫非是有高人指點?據兒一直在宮裡,高人從何而來?




想到此劉徹又是一頓,難道說據兒想出宮並不全是因為貪玩,或許與高人有關?




思慮半晌,劉徹將吳常侍喚過來:“交待餘穗盛谷,讓他們在照顧大殿下之餘多做觀察。”




“觀察?”吳常侍有些懵,觀察什麼。




“觀察大殿下身上可有不尋常之處,或是身邊可有不尋常之人和事。”




吳常侍更懵了,陛下此話何意,是懷疑什麼嗎?莫非大殿下有何不妥?




他心生疑竇,但伺候劉徹多年,深知其脾性,明白這不是自己能問能猜能管的事,因而將心思全部壓下,只恭敬領命。




對他的態度,劉徹十分滿意,補充道:“讓她們暗自觀察,不必驚動大殿下,亦不可告知他人,但凡心有疑慮或認為有異之處,皆記錄在案,報於朕知。”




想了想又著重加了一句:“仍以大殿下的安危為重,一切舉止行動不可有損大殿下。”




吳常侍躬身:“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