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35 章





“所以你非但沒有負父皇重望,還算是超額完成了父皇的期許。你是我大漢的大功臣。”




張騫怔住,沒想到當初喜歡纏著他詢問西域奇聞異事的小糰子竟然給予了他這麼高的評價,心中一時有些激盪:“大殿下過譽了。臣受之有愧。”




“不愧不愧,我只是實話實說。”




張騫言道:“若是如此,臣更應該再使西域,宣揚我大漢國威,繼續當年未完之行。不負殿下讚譽。”




劉據蹙眉看向劉徹,劉徹滿面微笑,目露鼓勵。




劉據:……就無語。是否二出西域,是他能決定的嗎?




劉徹莞爾:“你以為當不當去?”




“就如博望侯所說,出使西域可以揚我大漢國威,加深大漢對西域諸國的影響;除此之外還能開闢我們與西域諸國的貿易往來,促進彼此文化交流;




“更重要一點,可以讓我們最大程度的知曉西域時局,開拓視野,瞭解地理。大月氏雖不能用,不代表西域諸國都不可用。




“我們越是瞭解西域,便越能在需要的時候掌控他,以便他日合縱連橫,為我所用。所以單從當不當來說,自然是當的。”




合縱連橫……




此乃當年蘇秦遊說六國,推動六國聯合抗秦之策。




劉據用在這裡,局勢不同,可道理是一樣的。




劉徹心神微顫,但他也敏銳察覺了劉據話裡的另一層意思:“單從當不當來說?那若是不從這點來說呢?”




“若從現實來說,如今並不是再使西域的好時候。”劉據輕嘆,“河西地區尤在匈奴人手中,那裡是西域的必經之地。如要再使西域,需先把它打下來。”




這話一針見血。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便是在河西被匈奴所俘,囚困十年。




想到過往,張騫心臟猛縮。




劉徹神色也嚴肅起來,眸光喜悅。這本是他的想法。厲兵秣馬,找準時機,先奪河西,再使西域。沒想到據兒年紀雖小,卻與他不謀而合。




“這是其一。”




劉徹挑眉:“其一?”




劉據點頭,看向張騫:“博望侯想再使匈奴,可曾思量過怎麼去?”




“可如上回一樣,派護衛與臣隨行。臣會安排好向導。上回有堂邑父的幫助,這回臣對西域更為了解,也學會了些西域語言,能找到更多向導。




“再有大殿下所做馬具,可以使我們路途中減少疲累;指南針可供我們辨明方向;孔明燈亦可在需要時作為求援之法。”




劉據嘆氣:“先不談其一的問題,即便河西已在我們之手,博望侯以為這就足夠




了嗎?”




張騫愣住。




劉據繼續:“博望侯漏了最關鍵的一項(),你至少得帶個擅於繪製輿圖的人。




繪製輿圖。




劉徹心神再顫。




劉據接著道:上次出使西域(),你雖對西域有不少了解,可若讓你將西域地形一一說出,你能嗎?不能。況且言語表達終歸不夠精確,旁人也未必能全部理解。




“我們若想他日對西域有足夠的掌控力,知曉地形是第一要務。而擅於繪製輿圖之人,不易得吧?”




最後一句自然是問劉徹的。劉徹點頭,何止不易得,是太難得了。




劉據聳肩。所以他才說一個,若人才多,兩三個都是必要的。




劉徹看向張騫:“博望侯可聽明白了?”




張騫低下頭:“是臣思慮不周,臣莽撞了。”




劉徹揮手讓他退下,笑看劉據:“你懂的倒是不少?”




劉據輕哼:“那當然。舅舅跟表哥談論過河西的問題,也說過行軍打仗時,輿圖的重要性。我都記著呢。”




劉徹雙眼彎起來。




劉據眼珠一轉,想到什麼,表情雀躍:“父皇不如廣發詔令,讓各地蒐羅此等人才,順便還可以蒐羅蒐羅匠藝出眾之人。”




“順便?”劉徹眯眼,“這恐怕是你的主要目的,繪製輿圖的人才是順便吧。”




劉據移開視線,理直氣壯地擺手:“哎呀,什麼主要不主要的。都是目的,都重要不就成了。父皇何必計較這些細枝末節。”




劉徹:……呵呵。




“怎還要蒐羅匠人,柏山不夠你用?”




劉據蹙眉:“現階段還算夠用,但往後怕是不夠的。”




往後?劉徹頓住。




劉據坦然回答:“我如今記憶不清晰,好些東西都不完整。可以後我肯定會記起更多,需要的人才也會更多。得早早準備。”




記憶?是去往仙境,在仙境看到的東西嗎?必然是的。




劉徹神色閃爍一瞬:“公輸家還有幾位小郎君,你不想用?”




“沒有不想。我只是覺得公輸家的人可以用,但不能事事都用。柏山雖不姓公輸,卻也是公輸弟子。”




劉徹心念閃過:“為何?”




“不可一家獨大。”




六個字,道明關鍵。




劉據蹙眉:“一家獨大,技藝全掌握在一家之手,便會造成壟斷。如此公輸家的權勢會過大,恐會膨脹,生出別的心思。




“試問誰不想自家獨佔鰲頭呢,到得那個時候,他們還會願意看到下面有人爬起來嗎?




“如此民間匠人或是投入公輸門下;或是遭遇技藝打壓,出頭無望。再無別的選擇。




“日積月累,就會出現技藝斷層,所有技術都會掌控於公輸之手。而本來不是公輸門人的也會變成公輸門人。




“再有,皇家一旦習慣了什麼都用公輸子弟,長此以往便會形成依賴。兩項交加,公輸家豈非有了與




()皇家談條件的資本與底氣?”




劉據眸光銳利了兩分:“用不用人,怎麼用人,用什麼人,永遠只能皇家說了算。所以,我們可以用公輸家,卻不可盡用公輸家。得給他們找點對手。




“任何場所都需要競爭。惡性競爭會破壞規則,但良性競爭卻可使人進步。這也是敦促他們時刻謹記努力向上,不可懈怠,才能保全地位,更好地為我皇家效力。”




他自顧自說著,全然沒看到劉徹眸中的笑意如漣漪般一圈圈擴大。




劉據仰著小臉,信誓旦旦:“等人才到手,我一定能給父皇製造更多驚喜。”




“哦,是嗎?”劉徹眼睛微眯,轉而細細思量起來,“你說得都在理,擅制輿圖者,朕會讓人著手蒐羅。至於匠人,倒是不急,可再等等。”




劉據:……不帶你這麼雙標的。合著你的事就緊要,我的就要先放一邊是吧。你是皇帝你了不起!我忍!




劉徹不知劉據的小心思,眼珠轉動,心念漸生:“據兒已經給父皇很多驚喜了,不如父皇也給你一個。待收到這份驚喜,你所想要做的事會更便捷些,那時再動作,可好?”




“驚喜?”劉據蹙眉,猶疑道,“不會又是上回親衛那種吧?”




劉徹:……你這什麼表情,怎麼還嫌棄上了。




不怪劉據,實在是劉徹給的驚喜,他只有驚,沒有喜。




劉徹一嘆:“不是,朕保證這份驚喜,你一定喜歡。”




劉據仍舊猶疑:“真的?”




“真的。”




劉據眼珠轉動著,想了想,最終決定再信自家父皇一回:“行,那你給我吧。”




“現在不能給。”劉徹摸摸他的小腦袋,嘴角上揚,“且等等,這樣的驚喜總得挑個好日子。”




挑個好日子?




劉據眨眨眼,什麼樣的驚喜居然還得擇良辰吉日?




他竟有些期待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