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44 章





——崩什麼崩。代理商有得賺啊。雖然只佔小頭,但對他們來說,他們沒虧。就他們那製造技術,守著琉璃窯一輩子或許都不如送出去跟著朝廷幹一年。所以這個事情端看站在什麼角度去看。




劉據點頭贊同。是這個理沒錯了,所以說他黑心什麼的,他是絕對不承認的,哼。




劉徹淡淡道:“如此一來,少府的琉璃窯與工匠就不那麼重要了。”




既要進行接管,不論誰來擔此事,都不會再缺琉璃窯與工匠。




大農令欣喜,少府寺卿卻不太甘心,然而不等他說話,劉據便已發言:“確實如此。所以父皇覺得此事交給大農令如何?”




劉徹眼眸含笑:“為何是大農令?”




“玻璃獲利頗豐,不可小覷。大農令掌天下倉稟農桑、濟百姓民生之事。交於大農令可直接用於國事與民。




“少府專司皇家事務。而皇家日常花用,少府所收山海池澤之稅足夠。便是旗下若盧考工掌軍備軍械,此乃軍國大事,從大農令處撥款便是。”




劉徹輕笑,臭小子不錯,與他所想不謀而合。




少府的軍備可歸於為國,從大農令處撥款名正言順。但少府為皇傢俬庫,不適合掌這麼大筆的巨資。




不可豐私庫而弱國庫。




大農令與少府寺卿未必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過是各有私心罷了。




但既然兩大巨頭表了態,便是塵埃落定。




大農令高興不已。少府寺卿雖遺憾,卻也沒再說什麼。




劉據又看向大農令:“事情交給你,但孤有幾點要求,你必須做到。”




“殿下請說。”




“今日所見各處,除房舍外,餘者皆是祁元娘建造,巧思設計是祁元娘與柏山共同主導,所需錢財是祁家花




()費。更別說玻璃就是她們研製出來的。




“當日孤力邀眾人集思廣益、鑽研玻璃時曾說(),誰若做出來(),記大功,賜重賞。祁元娘沒有問孤要賞賜,但孤不能不給。人不可毀諾失信,孤是太子,更不可以。




“祁家琉璃窯與工匠可以按照孤之前的提議,交由朝廷。這是為了方便朝廷統籌管理。你也可以派人監督,但你不能把祁元娘完全踢出去,需保留她一部分主事之權。”




大農令一愣:“祁元娘?是位女子?”




“對。你們見過的。剛剛在迷宮出口迎接你們,引導你們觀賞鏡子與擺件飾品,並負責解說的那位女郎。”




眾人愕然。




彼時他們就疑惑,殿下為何讓個女子負責這些,沒想到竟是因此。




研製出玻璃的竟是一位女子!




劉徹微微挑眉:“朕聽聞你收了名女子做太子門下,可也是她?”




“是。祁元娘很不錯的。”劉據點頭,指了指案桌上的竹簡,“這兩份東西都是她調查總結。”




劉徹頗感訝異。眾人亦然。這女子有點能耐啊。




劉據嘴角上揚十分高興:“我如今也是有門下的人了。”




這模樣顯然並不十分明白“門下”的意義,純純一股子終於收了個下屬的新鮮感與興奮勁。




劉徹挑眉,他的目光掃向兩份竹簡。




罷了,左右不過是個門下,既有些許才幹,能偶爾幫據兒辦點事,那就隨據兒吧,據兒高興便好。




他這般想,其他人也這般想,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畢竟又不是入朝為官。一個太子私人下屬,管她是門下、賓客還是幕僚,又管她是男是女。都是太子的事。




只需不是迷惑帶壞太子的妖女之列,他們都無從置喙,也不必置喙。




大農令低首應下:“是。臣安排她做主事之一,與朝廷委派之人共同管理祁家窯廠,殿下看如何?”




劉據點頭,又道:“還有,此處的鏡子迷宮可以由你接管,但店鋪孤已經決定交由祁元娘了。




“仍舊按照規矩,所獲利益祁家與朝廷共分。不過鑑於祁元孃的功績,孤想在既定的分例上,給她額外加一成。




“雖說玻璃現今的製作成本不高,但那是因為研製成功,工藝達標的情況下。研製過程中耗費巨大,祁家已經見底。祁元娘如今是孤的人,孤不能讓自己人吃虧。”




眾人:……懂得都懂,殿下,你真不必說這麼直白。




不等大農令開口,劉徹先道:“可。”




多一成而已,還只是祁元娘所負責的店鋪,數目不大。尤其祁元娘是的聰明人,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怎麼做。這些錢至少有一大半會進太子宮。




既是給兒子,有什麼可猶豫的。




甚至他還主動道:“鏡子迷宮設計複雜,既是柏山與祁元娘主導,你自己亦曾參與設計,也不必給大農令了,仍舊交給你。




“你想給柏山負責,還是祁元娘負責,或是找




()其他人,都由你說了算。如何?()”




劉據愣住,轉瞬高興起來:好啊。那我到時候讓他們多想幾個辦法,隔一陣子把裡面鏡子的擺放位置與通道走向改一改。




不然總是一個樣子,多走兩回就沒意思了。如此時不時換個花樣,五陵少年們的興致就能持續更久。




若往後他們覺得沒意思了,參觀闖關的人變少。裡面的鏡子還能修飾修飾賣出去。一點都不浪費。至於場地,也能用來搞點別的。()”




這本不在他計劃之內,無所謂要不要,但既然給了,收下便是。




彈幕說過,他可以為公,也可以為私。家國利益必須永遠在前,這是底線。但在不影響家國利益的前提下兼顧自身利益,不衝突,不矛盾。




劉據一點也不扭捏,半分不推拒,甚至越說越有勁,一會兒功夫似乎已經暢想好怎麼長久利用,最大程度去利用了。




劉徹忍俊不禁。




大農令得了玻璃大頭,也不在意一個迷宮,十分有顏色道:“陛下此番安排極好,鏡子迷宮唯有在殿下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只不知殿下所說要求便是這些嗎?可還有其他。”




一句話將劉據的思緒拉回來:“哦,還有一點。”




大農令:???




居然真的還有。你要求可真多。




“與朝廷合作的代理商,對於他們旗下店鋪選址,大農令可有想法?是讓他們自己決定,還是朝廷做主?又打算選在哪裡?長安內城,或是陵邑內嗎?”




大農令想了想:“長安內城多皇親權貴,城邊有東西二市。各陵邑巨賈豪紳亦都住邑中心,邑中心亦都有販賣貨物集市,往來人員繁多。最合適不過。”




既是做生意,那麼選在各個地方最繁榮人流最多的商業區,這思維沒毛病。




但劉據輕輕搖頭:“你這路走窄了。大農令今日參觀了這麼多,對孤此處的格局佈置就沒點別的想法?”




大農令一頭霧水,這是什麼意思?




劉據繼續道:“大農令覺得讓他們將店鋪全部開設在此,如何?此地毗鄰內城,右邊還有霸陵邑與南陵邑,不論內城皇親權貴,還是陵邑內巨賈豪紳,距離都很近。




“往左還有長陵邑,茂陵邑等,雖相對遠了些,但車馬也不過一個時辰可至,來往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