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人不遇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七章上山修行

 蘇顯仙並沒有急著進城,因為他在距離端陽城外二十里的地方發現有一座道觀,西涼的百姓多崇佛,道教在西涼並不太多見,不如北蒼帝國海納百川的氣度,不論是佛還是道都有龐大的信眾。

 西涼的山很少,所以端陽城外這座不算太高的周阿山看起來倒也有些氣勢,不同於一般道觀都隱藏於深山密林之中,這座名為‘明洞觀’的道觀就在周阿山朝向正南的半山坡。

 大概是香火不錯的原因,道觀的規模很大,竟然有前後十幾重建築,正中的一座正殿從端陽城內就可以看到。

 從山腳處開始有一條石板路直通明洞觀,蘇顯仙牽著老馬緩緩上山,因為已近黃昏時分,山路上已經沒有行人,到了半山腰道觀的正門前,觀門大開,有一個年輕的道童正在清掃門口的落葉。

 進入西涼之後第一次看到滿眼的青翠,蘇顯仙心情大好,周阿山上的樹大多數是松樹與柏樹,四季常青,那個年輕道童一邊清掃落葉一邊吹著口哨,當看到有人牽馬上山,便停下了手上的動作,手搭涼棚看向來人。

 蘇顯仙走到距離小道童還有十幾丈遠時便停下,遠遠地衝著小道童行行拱手禮。

 道教行拱手禮與佛教不同,拜佛時要雙手合十行禮,但道教不可,要以左手包右手,據道德經中所記載,君子貴以左,兵者貴以右,而用兵為不祥,幫要用左手把右手包住。

 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左手為善,右手為惡,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手包右手為負陰抱陽,蘊含五行,外呈太極圖,上不過眉,下不過膝。

 年輕道童以單手掐一氣化三清手勢回禮,聲音朗朗道:“信士黃昏上山,想必是要投宿於道觀,敢問信士從何方而來?”

 蘇顯仙問道:“這位道長,在下從鳳冠山來,上山正是為投宿而來,不知可能行個方便,我這匹老馬不知道可不可以牽入道觀?”

 年輕道童長得眉清目秀,一身青色棉布道袍一塵不染,一邊迎向蘇顯仙一邊笑道:“本觀為香客準備的客房就有一百餘間,馬廄常年有人專門看管,信士大可放心牽馬入觀,即便是馬兒弄髒了路也不必煩惱,道觀一磚一瓦皆為四方香客所捐,自然也要與四方信士一些方便,請!”

 小道童從蘇顯仙手中接過韁繩,兩人並肩而行,蘇顯仙問道:“敢問道長如何稱呼?”

 小道童回道:“我三歲時被父親送上週阿山,本姓何,入觀之後師父送道號‘靜心’,施主為何不趕在掌燈之前進端陽城?”

 蘇顯仙回道:“在下名為蘇仙,看過一些道家典籍,也習得一些道家法術,所以遇道觀則不可不入,靜心道長,可否先帶在下去正殿上香?”

 靜心笑道:“當然可以,請信士在大殿前稍等片刻,小道先將馬兒送去馬廄,去去就來。”

 進了道觀之後一條直路向上,左右有長廊各自通向後院,兩側有側殿,蘇顯仙獨自一人拾階而上,穿過兩重院落之後便來到最高的大殿前,大殿上有黑底金字巨大牌匾,上書‘三清殿’。

 蘇顯仙很好奇的是幾乎佔了半面山坡的明洞觀內竟然除了靜心道士之外再沒見到其他的道士,大殿內外無比的安靜,從大殿之內飄出嫋嫋煙氣,殿外平臺上的銅鑄八卦香爐上插有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