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話夢囈 作品

第四章 十八道途,可得長生?

 入道。

 這對於前世的王世清來說是一個極其陌生的詞彙。

 但是對於今生來說,卻如此尋常,又如此深入人心,深入到哪怕王世清明明記憶還略顯生澀,但是在聽到這詞之後....如那游魚見水,煥然重生。

 根本一點都不需要他去尋覓。

 那腦海中關於入道的一切東西。

 在聽到這詞後,自然而然,就同江入四海一般,奔湧而來。

 畢竟這東西.....

 在大明帝國,就連蒙學稚童,也能說出一二。

 更別說王世清。

 那可是把那十八本厚如搬磚的《道語》倒背如流的小鎮做題家。

 畢竟也只有這等努力,他才有機會從那偏遠的太白星,到這帝國本土上來,做那求學之人。

 在談到入道之前。

 就要說一下,這世間之所以能夠讓天子成仙,因為......這裡,存在著道。

 當然。

 王世清並不知曉。

 這個道究竟是因為此世間獨有。

 亦還是前世今生其實原本皆是存在。

 但前世並無天子成仙之盛事,所以世間絕大多數人並不知曉。

 按照今世王世清讀書時所學,那本早已被翻爛的[靈均版]《道論》。

 此書開篇就是直抒胸臆,把道的由頭寫了出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先賢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按照[靈均版]《道論》的說法。

 道存在於天地之前,是天下間不變之物,也是天地萬物生長之母。

 萬物因道而生。

 萬物也因道而亡。

 正是如此,從古至今,無數先賢哲人,窮極一生,都要去追覓大道。

 將他們所有智慧用盡,試圖在這等大道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只不過.....

 人類見之滄海,如一粟般渺小。

 滄海見之大道,怕比一粟還要微細。

 哪怕聖賢再是偉大,他所一生,所尋覓的大道,也不過就是他自己所認為的大道。

 或是用句不太禮貌的話語。

 這與盲人摸象,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也正是每一位聖賢對於大道,都有著自己所不同的理解。

 隨著歲月的推移。

 人類對於大道的研究是汗牛充棟,給大道的名字也是取上不少。

 但是通過歷史的推演,最後被官方認可的,卻也只有一十八個。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一十八個[道名],也代表著一十八條,截然不同的路。

 源自道門的[純陽]、[守真]、[丹鼎]。

 取自佛門的[普渡]、[藥師]、[二諦]。

 來自儒門的[治國]、[修身]、[格物]。

 除這三教之外,亦還有九條道途。

 分別是兵家[止戈]、醫家[濟世]、陰陽家[五德]、縱橫家[捭闔]、法家[刑名]、名家[兼蓄]、墨家[天志],以及[武夫]和[混沌]。

 而除此之外,這些年來,一切的一切,任何人,只要是妄圖對大道進行概括者,都會獲得帝國的評價。

 [邪魔外道]。

 像王世清這等傢伙。

 自懵懂之時,遇到的蒙學教習就會告訴他們。

 一切[外道],皆是[異端]。